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遥远测量与遥远控制论文

大型火电机组性能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页
英文摘要第2-6页
第一章 绪 论第6-13页
 1.1 课题背景第6-7页
 1.2 机组性能监测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第7-11页
  1.2.1 火电机组性能诊断方法第7-8页
  1.2.2 机组热力系统定量分析法第8-10页
  1.2.3 火电机组性能的计算机监测与诊断系统第10-11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机组主要性能指标的在线确定第13-24页
 2.1 水和水蒸汽热物性的在线计算模型第13页
 2.2 排汽焓在线计算的确定第13-16页
  2.2.1 排汽焓的计算原理第13-16页
  2.2.2 排汽焓的计算结果第16页
 2.3 在线性能指标的计算第16-21页
  2.3.1 热力系统的矩阵法计算第16-19页
  2.3.2 凝汽式发电厂主要性能指标第19-20页
  2.3.3 计算实例第20-21页
 2.4 锅炉效率的计算第21-23页
  2.4.1 锅炉效率各项损失的计算模型第21-22页
  2.4.2 锅炉效率的计算第22-23页
  2.4.3 计算实例及误差分析第23页
 2.5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火电机组变工况下运行指标应达值的分析第24-33页
 3.1 应达值计算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3.1.1 热力系统变工况计算概述第24-25页
  3.1.2 各级抽汽压力的确定第25-26页
  3.1.3 各级级组相对内效率和各级抽汽焓的确定第26-27页
 3.2 变工况下运行指标应达值的确定方法第27-32页
  3.2.1 第一类指标应达值第27页
  3.2.2 第二类指标应达值第27-28页
   3.2.2.1 凝汽器真空第27-28页
   3.2.2.2 减温水量第28页
  3.2.3 第三类指标应达值第28-31页
   3.2.3.1 加热器端差第28-31页
   3.2.3.2 给水温度第31页
   3.2.3.3 抽汽管道的压损第31页
  3.2.4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1-32页
 3.3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运行工况能损耗差分析第33-43页
 4.1 逐项逼近法概述及总能损的确定第33-35页
  4.1.1 逐项逼近法概述第33页
  4.1.2 总能损的确定第33-35页
 4.2 负荷、环境温度等不可控因素对经济性的影响第35-36页
 4.3 汽轮机机侧参数的能损分析第36-39页
  4.3.1 初参数的能损分析第36-37页
  4.3.2 高压缸通流部分的能损分析第37页
  4.3.3 再热参数的能损分析第37-38页
  4.3.4 中、低压缸通流部分的能损分析第38页
  4.3.5 凝汽器真空的能损分析第38-39页
 4.4 汽轮机非机侧参数的能损分析第39-40页
  4.4.1 加热器系统对热经济性的影响第39-40页
   4.4.1.1 加热器的定量分析第39-40页
   4.4.1.2 加热器解列、抽汽压损等对经济性的影响第40页
  4.4.2 减温水流量及排污、厂用辅汽等对热经济性的影响第40页
 4.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第五章 性能监测系统的应用与软件开发第43-56页
 5.1 系统实现的概述第43-48页
  5.1.1 系统总体结构第43-44页
  5.1.2 系统主要功能及软件结构第44-46页
   5.1.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第44页
   5.1.2.2 软件特点第44-46页
  5.1.3 PLMAS系统软件模块第46-48页
 5.2 界面功能的简介第48-55页
  5.2.1 系统数据维护第48-49页
  5.2.2 测点参数的显示第49-50页
  5.2.3 各项能损实时分析第50-52页
  5.2.4 主要性能指标趋势图第52-53页
  5.2.5 各项能损统计棒图第53页
  5.2.6 统计报表第53-55页
  5.2.7 帮助第55页
 5.3 系统的不足与完善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56-62页
附录第62-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谁”的非疑问用法
下一篇:“问”只宾语演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