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营养卫生、食品卫生论文--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论文--食品卫生与检验论文

2007年顺义区食品污染物与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12-16页
 1、食品安全的内涵第12-13页
 2、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第13-14页
   ·化学性污染第13-14页
   ·生物性污染第14页
   ·放射性污染第14页
 3、研究目的第14-15页
 4、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部分 资料和方法第16-20页
 1、研究对象第16-17页
   ·化学污染物监测系统第16页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第16-17页
 2、监测项目和方法第17-18页
   ·化学污染物监测系统第17页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第17-18页
 3、检测结果的判定依据第18页
 4、资料汇总分析方法第18页
 5、质量控制第18-20页
第三部分 监测结果第20-30页
 1、食品污染物监测部分第20-24页
   ·重金属监测第20-23页
     ·重金属监测—铅第20-21页
     ·重金属监测—镉第21-22页
     ·重金属监测—汞第22-23页
   ·食品添加剂监测第23-24页
     ·二氧化硫监测第23页
     ·甜味剂的监测第23页
     ·防腐剂的监测第23页
     ·人工合成着色剂的监测第23-24页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第24页
 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第24-30页
   ·监测点基本情况第24-26页
   ·各类食品监测件数第26-27页
   ·各类食品总体污染情况分析第27页
   ·食品中大肠菌群污染情况第27-28页
   ·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第28页
   ·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第28-30页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30-38页
 1、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第30-32页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第30-31页
     ·重金属—铅第30-31页
     ·重金属—镉第31页
     ·重金属—汞第31页
   ·食品添加剂的污染情况第31-32页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污染情况第32页
 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第32-35页
   ·不同类别样品合格率的比较第32页
   ·不同季节样品合格率的比较第32-33页
   ·不同季节样品受致病菌污染情况的比较第33-34页
   ·顺义区与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情况的比较第34页
   ·食品污染情况与餐饮单位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关系第34页
   ·致病菌监测情况与食源性疾患发生的关系第34-35页
 3、监测数据的实际应用第35-36页
 4、此项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6-38页
第五部分 结论和建议第38-40页
 1、结论第38页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水平较低第38页
   ·直接入口的高危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第38页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可以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第38页
 2、建议第38-40页
   ·长期开展食品安全的监测工作第38页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第38-39页
   ·做好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第39页
   ·建立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附件第43-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规划模型与算法研究
下一篇:泡沫铝表面相互作用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