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概述 | 第10-15页 |
一、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特点 | 第10-11页 |
(三) 与相关概念的辩析 | 第11-12页 |
二、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功能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有关国家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比较 | 第15-27页 |
一、当事入主义模式下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 第15-18页 |
(一) 美国的正式审查程序 | 第15-17页 |
(二) 英国的移交程序 | 第17-18页 |
二、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 第18-21页 |
(一) 德国的中间程序 | 第18-20页 |
(二) 法国的预审程序 | 第20-21页 |
三、混合模式下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 第21-23页 |
(一) 意大利的预审程序 | 第21-22页 |
(二) 俄罗斯的审前听证程序 | 第22-23页 |
四、对三种类型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分析 | 第23-25页 |
五、日本特有的庭前程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现状 | 第27-32页 |
一、我国关于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法律规定 | 第27-28页 |
二、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分析 | 第28-32页 |
(一) 对我国现行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优点分析 | 第28-29页 |
(二) 对我国现行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缺陷分析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重构 | 第32-38页 |
一、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道路选择 | 第32-35页 |
(一)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道路选择的学说 | 第32-34页 |
(二) 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道路选择 | 第34-35页 |
二、我国建立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程序设计 | 第35-38页 |
(一) 机构设置 | 第35页 |
(二) 案件审查范围 | 第35-36页 |
(三) 程序启动权 | 第36页 |
(四) 庭前审查内容 | 第36页 |
(五) 庭前审查方式 | 第36页 |
(六) 审查后的处理及救济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书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