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实务困惑及理论分析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单位犯罪的内涵 | 第14-17页 |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念的分析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单位犯罪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单位犯罪的客体要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20页 |
一、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总述 | 第18页 |
二、单位犯罪中的危害行为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主体要件 | 第20-25页 |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理论争议 | 第20-21页 |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分类 | 第21-25页 |
第四节 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5-28页 |
一、单位罪过有无的争议评述 | 第26页 |
二、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 | 第26-28页 |
第五节 三公司犯罪行为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单位共同犯罪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单位共同犯罪的理论争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单位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 第32-35页 |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资格的认定 | 第32-33页 |
二、单位共同犯罪主观方面的特征 | 第33-34页 |
三、单位共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 第34页 |
四、单位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三公司构成单位共同犯罪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单位犯罪中刑事责任的承担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 | 第38-40页 |
一、法人刑事责任的发展 | 第38-39页 |
二、法人刑事责任的理论梳理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 | 第40-42页 |
一、双罚制原则 | 第40-41页 |
二、单罚制原则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 第42-44页 |
一、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的认定 | 第42-43页 |
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 第43-44页 |
第四节 黄立芳、刘礼达的刑事责任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