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S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1.Sirs/Sepsis/MODS病理生理机制 | 第11-15页 |
| ·Sirs/Sepsis/MODS的概念 | 第11页 |
| ·Sirs/Sepsis/MODS的发病机制 | 第11-15页 |
| 2.中医对SIRS/Sepsis/MODS的认识 | 第15-17页 |
| 3.SIRS/Sepsis西医治疗进展 | 第17-21页 |
| ·2004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循证医学治疗指南 | 第17-20页 |
| ·拮抗细胞因子的治疗 | 第20页 |
| ·早期目标向导治疗 | 第20页 |
| ·活化C蛋白抗凝治疗 | 第20-21页 |
| ·肾上腺功能替代治疗 | 第21页 |
| ·胰岛素的运用 | 第21页 |
| ·血液净化治疗 | 第21页 |
| 4.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21-25页 |
| ·单味中药 | 第21-23页 |
| ·中药复方 | 第23-25页 |
| 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 ·APACHE Ⅱ评分系统 | 第25-26页 |
| ·IL-6、TNF-α | 第26页 |
| ·PCT | 第26页 |
| ·C反应蛋白 | 第26-28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8-44页 |
| 1.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8-33页 |
| ·病例来源 | 第28页 |
| ·诊断标准 | 第28页 |
|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 ·退出标准 | 第28-29页 |
| ·设计方案 | 第29-32页 |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 2.临床资料及结果 | 第33-44页 |
| ·一般临床资料 | 第33页 |
| ·样本同质性研究 | 第33-37页 |
| ·体温变化 | 第37-38页 |
| ·白细胞变化 | 第38-39页 |
| ·APACHEII评分变化 | 第39-40页 |
| ·IL-6变化 | 第40-41页 |
| ·TNF-α变化 | 第41-42页 |
| ·PCT变化 | 第42页 |
| ·四组MODS发病率、死亡率比较 | 第42-43页 |
| ·APACHEII评分与IL-6、TNF-α、PCT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4-49页 |
| 1.立法立方依据 | 第44-45页 |
| 2.临床疗效分析 | 第45-48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APACHEII评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PCT的影响 | 第46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IL-6的影响 | 第46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TNF-α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白细胞的影响 | 第47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体温的影响 | 第47页 |
| ·宣肺通腑法对SIRS/Sepsis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APACHEII评分与PCT、IL-6及TNF-α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 ·治疗组组间临床疗效分析 | 第48页 |
| 3.总结讨论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录 | 第55-63页 |
| 附件一:2001年国际脓毒症联席会议提出的SIRS/Sepsis诊断标准 | 第55-57页 |
| 附件二:我国危重病会议提出的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1995) | 第57-59页 |
| 附件三:APACHEII评分表 | 第59-61页 |
| 附件四:临床观察表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