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 第一节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定义 | 第13-19页 |
| 一、定义 | 第13-14页 |
|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 | 第14页 |
|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 四、诊断标准 | 第16页 |
| 五、临床治疗 | 第16-19页 |
|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 第19-24页 |
| 一、文献源流 | 第19-20页 |
| 二、病因病机 | 第20-21页 |
| 三、治疗方法 | 第21-24页 |
| 第四节 穴位埋线法的研究 | 第24-26页 |
| 一、穴位埋线法的渊源 | 第24页 |
| 二、穴位埋线的作用特点 | 第24-25页 |
| 四、穴位埋线的注意事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6-30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三、治疗方法 | 第27页 |
| 四、取材方法 | 第27页 |
| 五、观察指标 | 第27-28页 |
| 六、统计学方法与处理 | 第28页 |
| 七、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30-35页 |
| 一、单纯性肥胖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30-31页 |
| 二、瘦素与肥胖 | 第31页 |
| 三、选穴依据 | 第31-33页 |
| 四、针刺及埋线法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附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