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法制现代化与法治 | 第11-19页 |
(一) 法制及其现代化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三)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法治 | 第14-16页 |
(四)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范式 | 第16-19页 |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范式之一——法律移植范式 | 第19-32页 |
(一) 法律移植的内涵 | 第19-21页 |
(二) 法律移植的立论基础——法律的普适性 | 第21-22页 |
(三) 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四) 法律移植的可行性 | 第25-30页 |
(五) 法律移植的局限性 | 第30-32页 |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范式之二——本土资源范式 | 第32-47页 |
(一) 本土资源的内涵 | 第32-33页 |
(二) 本土资源的基本内容 | 第33-39页 |
(三) 本土资源的立论基础——法律的地方性及其创造性转化 | 第39-41页 |
(四) 本土资源的现代价值 | 第41-44页 |
(五) 本土资源的局限性 | 第44-47页 |
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第47-53页 |
(一) 沈家本的“会通”思想 | 第47-49页 |
(二) 法律移植范式与本土资源范式的动态融合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