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问题及意义 | 第8-12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问题 | 第9-10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框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5-21页 |
一、国外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5-18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15-18页 |
(二)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二、国内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8-21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18-20页 |
(二)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理论分析 | 第21-33页 |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4页 |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理论分析 | 第24-33页 |
(一) 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 | 第24-27页 |
(二) 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分析 | 第27-29页 |
(三)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第29-30页 |
(四) 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 | 第30-31页 |
(五) 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的构建 | 第33-52页 |
一、会计舞弊的征兆、特征 | 第33-37页 |
(一) 会计舞弊的征兆 | 第33-35页 |
(二) 会计舞弊的特征 | 第35-37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37-52页 |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7-40页 |
(二) 变量设计、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三) 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 第42-52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2-57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一) 理论分析结论 | 第52页 |
(二)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三、本文的新颖性与局限性 | 第55-56页 |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79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