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似与不似”这一审美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3页 |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 第10页 |
| 第二节 概述“似与不似”的发展过程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似与不似”即“形似”与“神似”的对立统一关系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似与不似”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 | 第14-21页 |
| 第一节 追求形似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以形写神 | 第17-18页 |
| 第三节 “似”与“不似”之间 | 第18-20页 |
| 第四节 度的把握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上的体现 | 第21-26页 |
| 第一节 笔墨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章法 | 第22-25页 |
| 第三节 画家修养 | 第25-26页 |
| 第五章 “似与不似”既是艺术的出发点又是艺术的归宿 | 第26-27页 |
| 第六章 “似与不似”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 第27-31页 |
| 第一节 “似与不似”与现代山水画创作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 第28-31页 |
| (一) 打好传统基础 | 第28-29页 |
| (二) 增强笔墨的表现力 | 第29-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后记 | 第33-3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