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聚丙烯概述 | 第10页 |
·聚丙烯的接枝改性方法 | 第10-15页 |
·溶液接枝 | 第11页 |
·熔融接枝 | 第11-12页 |
·辐射接枝 | 第12-13页 |
·固相接枝 | 第13-15页 |
·超临界接枝 | 第15-19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优点 | 第15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胀接枝工艺过程 | 第15-16页 |
·各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16-17页 |
·单体的使用 | 第17页 |
·引发剂用量及种类的选择 | 第17-18页 |
·搅拌的影响 | 第18页 |
·聚丙烯原料的影响 | 第18页 |
·溶胀装置 | 第18-19页 |
·接枝物的表征 | 第19-20页 |
·接枝物的提纯 | 第19页 |
·接枝物的表征手段 | 第19-20页 |
·极性聚丙烯的应用 | 第20-22页 |
·极性聚丙烯用于分子相容剂 | 第20-21页 |
·极性聚丙烯用于大分子偶联剂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2-23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实验方案 | 第23-24页 |
·接枝法改性聚丙烯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接枝单体的选择 | 第24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4页 |
·聚丙烯接枝改性原理 | 第24-26页 |
·聚丙烯氢过氧化过程的反应原理 | 第24-25页 |
·接枝过程反应机理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 第26页 |
·氢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产物韧性的初步分析 | 第27-28页 |
·实验工艺流程图 | 第28页 |
·接枝率(GP)和接枝效率(GE)的测定 | 第28-29页 |
·IR 表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5页 |
·接枝反应过程 | 第30-32页 |
·接枝反应温度对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接枝反应时间对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溶胀过程 | 第32-34页 |
·溶胀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溶胀时间对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33页 |
·溶胀压力对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氢过氧化过程 | 第34-39页 |
·氧化剂用量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氢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氢过氧化温度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氢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氢过氧化时间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氢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PP 粒径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氢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其他因素对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接枝率与接枝效率随单体用量的变化 | 第39-41页 |
·单体摩尔比对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影响 | 第41页 |
·工艺改进及产品性能的初步分析 | 第41-43页 |
·产品的结构表征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