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低张力驱油体系对中低渗透油层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摘要第7-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1章 低渗透油藏概述第12-19页
   ·低渗透油藏概述第12-13页
     ·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第12页
     ·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第12页
     ·低渗透油层界限第12-13页
     ·低渗透油田分类第13页
   ·低渗透物性特征第13页
     ·低渗透储集层的孔隙度第13页
     ·低渗透储集层的油水饱和度第13页
   ·低渗透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第13-14页
     ·孔隙类型第13页
     ·低渗透储集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第13-14页
   ·低渗透油层油水渗流机理和特征第14-16页
     ·表面分子力和毛细管力作用第14页
     ·油水渗流的非线性规律第14-15页
     ·低渗透多孔介质的有效渗透率变化第15-16页
     ·低渗透岩心中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第16页
     ·低渗透油层中油水渗流的基本特征第16页
   ·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第16-19页
     ·采收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第16-17页
     ·水驱油时的最佳渗流速度第17-18页
     ·采收率与渗透率的关系第18-19页
第2章 表面活性剂驱概述第19-25页
   ·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第19页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性质第19-20页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19页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19-20页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第20页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20页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作用特征与界面张力的关系第20-21页
   ·水驱后残余油的受力状况第21-22页
     ·毛细管力第21页
     ·粘附力第21页
     ·内聚力第21-22页
   ·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第22-23页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第22页
     ·乳化机理第22页
     ·聚并形成油带机理第22页
     ·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润湿反转机理)第22页
     ·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第22页
     ·改变原油的流变性机理第22-23页
   ·国内表面活性剂应用现状第23-25页
第3章 新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第25-28页
   ·新型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设计基础第25-26页
     ·启动残余油界面张力的确定第25页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碱的危害第25-26页
   ·新型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第26页
   ·新型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某些重要特性第26-27页
   ·新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活性图第27-28页
第4 章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第28-43页
   ·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第28-38页
     ·实验材料、设备、步骤第28-29页
     ·低界面张力活性水驱油实验第29-34页
     ·BS13 甜菜碱活性水二元复配段塞驱油实验第34-37页
     ·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38页
   ·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第38-43页
     ·实验材料、设备、步骤第38页
     ·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天然岩心驱油实验研究第43-46页
   ·实验材料、设备、步骤第43页
   ·天然岩心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3-45页
     ·单纯BS13 活性水驱油第43-44页
     ·复配段塞(BS13,0.1%+聚合物,400mg/L)驱油第44页
     ·复配段塞(SY,0.1%+聚合物,400mg/L+ Na_2CO_3)驱油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A 人造岩心驱油实验曲线第50-59页
附录B 天然岩心驱油实验曲线第59-6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详细摘要第63-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最佳关联—概念隐喻理解的最终目标
下一篇:希望的闪光与现实的瞬间--《达洛卫夫人》与《到灯塔去》中克拉丽莎·达洛卫与拉姆奇太太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