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手性(salen)Mn(Ⅲ)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文献综述第9-24页
   ·引言第9页
   ·手性卟啉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的环氧化第9-12页
     ·手性卟啉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手性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机理第10-12页
   ·手性金属(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第12-22页
     ·(salen)Mn(Ⅲ)配合物: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对ee值的影响第13-15页
     ·(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salen)Mn(Ⅲ)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机理第18-22页
   ·论文选题依据和构思第22-24页
2.含强配位有机碱的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非官能团的烯烃第24-40页
   ·引言第24-25页
   ·试验部分第25-35页
     ·原料与试剂第25页
     ·原料与试剂的处理和制备第25-27页
     ·手性吡咯烷salen配体L7的合成第27-30页
     ·手性配体L9a和L10的合成第30-32页
     ·手性吡咯烷配合物Mn1-Mn2的合成第32-33页
     ·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33-34页
     ·环氧化物ee值的测定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手性配体L9a的合成与表征及参照物L10的选择第35页
     ·催化体系的建立及催化底物的选择第35-36页
     ·含强配位有机碱的配合物Mn1催化取代色烯环氧化反应第36-40页
3.具有分子内相转移能力的手性(salen)Mn(Ⅲ)催化非官能团烯烃环氧化反应第40-46页
   ·引言第40页
   ·试验部分第40-42页
     ·主要原料和试剂第40页
     ·实验仪器第40页
     ·配体L9b和L9c的合成第40-42页
     ·配合物Mn3和Mn4的合成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2-43页
     ·烯烃转化率的测定第43页
     ·配合物Mn3和Mn4催化取代色烯的环氧化反应第43-46页
4.二聚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非官能团的烯烃第46-53页
   ·引言第46-47页
   ·实验部分第47-49页
     ·二聚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配体L11和L12的合成第47-48页
     ·配合物Mn5和Mn6的合成第48-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二聚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Mn5和Mn6的合成与征第49-50页
     ·二聚手性配合物Mn5催化非官能团的烯烃第50-52页
     ·二聚手性吡咯烷(salen)Mn(Ⅲ)催化剂的回收用第52-53页
5.手性(Salalen)Mn(Ⅲ)催化非官能团的烯烃第53-65页
   ·引言第53-54页
   ·试验部分第54-60页
     ·主要原料和试剂第54页
     ·试验仪器第54页
     ·配体D1-D2的合成第54-55页
     ·配体D9-D10的合成第55-57页
     ·配合物Mn7-Mn9的合成第57-58页
     ·二聚手性配合物Mn10的合成第58-60页
     ·Jacobsen催化剂的合成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二聚手性配合物Mn10的合成与表征第60-61页
     ·Mn7-Mn10催化非官能团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第61-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A 部分化合物的HNMR图第71-74页
附录B 部分化合物的Ms图第74-76页
附录C 部分烯烃环氧化物的气相色谱图第76-78页
附录D 部分烯烃环氧化物的液相色谱图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内容变现模式研究
下一篇:黄霉素菌种工艺的优化和发酵工艺的调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