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和探讨 | 第8-14页 |
(一)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 第8-10页 |
(二) 新贸易理论 | 第10-12页 |
(三) 国内对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安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第14-24页 |
(一) 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第14-18页 |
1. 对外贸易在低起点上持续高速增长 | 第14-15页 |
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 | 第15-16页 |
3. 对外贸易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4. 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趋势快速发展 | 第17页 |
5. 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 第17-18页 |
(二) 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18-20页 |
1.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 第18页 |
2.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18-19页 |
3. 加速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 第19页 |
4. 提高安徽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 第19-20页 |
5. 增加就业 | 第20页 |
6. 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贡献 | 第20页 |
7. 培养和造就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 第20页 |
(三) 安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4页 |
1. 外贸依存度不高、总量规模不大、人均水平偏低 | 第21-22页 |
2. 出口商品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 | 第22页 |
3. 加工贸易发展滞后 | 第22-23页 |
4. 企业外贸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 | 第23页 |
5. 民营外贸发展较弱 | 第23-24页 |
三、安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24-27页 |
1. 良好的区位条件 | 第24页 |
2. 丰富的自然资源 | 第24页 |
3. 充裕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 第24页 |
4. 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 第24-25页 |
5. 较发达的农业产业 | 第25页 |
6. 健全的工业体系 | 第25-26页 |
7. 强有力的“861”行动计划支撑 | 第26-27页 |
四、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 努力开拓安徽对外经贸新局面 | 第27-35页 |
(一) 大力发展外商直接投资 | 第27-29页 |
1. 积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 | 第28-29页 |
2. 扩大利用外资领域 | 第29页 |
3. 强化利用外资项目管理 | 第29页 |
4. 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 | 第29页 |
(二) 增强对外贸易主体的活力 | 第29-30页 |
1. 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制的步伐 | 第29-30页 |
2. 放活中小型外贸企业 | 第30页 |
3. 大力发展私营外贸企业 | 第30页 |
4. 强化外贸企业的管理 | 第30页 |
(三)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第30-31页 |
1. 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 第30-31页 |
2. 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 第31页 |
3. 发展具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 第31页 |
4. 培育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 第31页 |
(四) 灵活运用多种贸易方式和手段 | 第31-32页 |
1.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 第31-32页 |
2.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 第32页 |
3. 注重发展技术贸易 | 第32页 |
4. 全力推进外贸电子商务 | 第32页 |
(五) 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 第32-33页 |
1. 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 第32-33页 |
2.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33页 |
(六) 建立外贸支撑保障体系 | 第33-35页 |
1. 加大对外贸企业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 第33页 |
2. 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引导 | 第33-34页 |
3. 建立高素质的对外贸易人才队伍 | 第34-35页 |
参考书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