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域网的安全性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无线城域网及标准发展情况 | 第8-16页 |
| ·概述 | 第8页 |
| ·无线城域网系列标准简介 | 第8-12页 |
| ·802.16与802.11的比较 | 第11-12页 |
| ·802.16与802.20的比较 | 第12页 |
| ·无线城域网的组网模式 | 第12-14页 |
| ·无线城域网的固定组网模式 | 第13页 |
| ·无线城域网的移动组网模式 | 第13-14页 |
| ·研究项目简介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无线网络安全服务解析 | 第16-21页 |
| ·网络安全服务层次模型 | 第16-17页 |
| ·无线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 第17-18页 |
| ·网络安全业务 | 第18-21页 |
| ·认证 | 第19页 |
| ·访问控制 | 第19页 |
| ·保密 | 第19页 |
| ·数据完整性 | 第19页 |
| ·不可否认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802.16标准的安全机制分析 | 第21-42页 |
| ·802.16标准的协议栈参考模型及物理层分析 | 第21-25页 |
| ·802.16标准的协议参考模型 | 第21-22页 |
| ·OFDM与802.16安全性 | 第22-23页 |
| ·OFDM具有以下优点 | 第23-25页 |
| ·OFDM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缺点 | 第24-25页 |
| ·OFDM对无线城域网安全的贡献 | 第25页 |
| ·802.16d标准的安全机制分析 | 第25-29页 |
| ·802.16协议的MAC帧格式 | 第25-26页 |
| ·802.16d协议的密钥管理协议(PKM)分析 | 第26-27页 |
| ·802.16d协议的安全关联分析 | 第27-28页 |
| ·802.16d协议的安全参数产生过程分析 | 第28页 |
| ·802.16d协议的密钥管理分析 | 第28-29页 |
| ·802.16d协议的保密算法研究 | 第29页 |
| ·802.16e标准的安全机制分析 | 第29-34页 |
| ·802.16e的系统要求 | 第29-30页 |
| ·对OFDMA方式的改进 | 第30-31页 |
| ·对OFDM方式的改进 | 第31-32页 |
| ·帧结构的改进 | 第32-33页 |
| ·对MAC层的改进 | 第33页 |
| ·802.16e中的切换方式 | 第33-34页 |
| ·802.16的安全参数研究 | 第34-38页 |
| ·关联参数的内容 | 第34-36页 |
| ·X.509证书 | 第36-37页 |
| ·加密算法 | 第37-38页 |
| ·802.16的安全性综合分析 | 第38-42页 |
| ·802.16协议中的安全策略 | 第38页 |
| ·802.16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 第38-42页 |
| ·不可避免地来自物理层的威胁 | 第38-39页 |
| ·部分概念缺乏清晰的定义 | 第39-40页 |
| ·需要双向认证 | 第40页 |
| ·认证过程的缺陷 | 第40页 |
| ·密钥管理存在的隐患 | 第40页 |
| ·数据保护中存在的隐患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无线城域网的安全性检测与安全应用设想 | 第42-50页 |
| ·无线城域网的安全性检测 | 第42-47页 |
| ·安全性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42页 |
| ·安全性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 | 第42-43页 |
| ·模块实现方案 | 第43-47页 |
| ·信息提取模块 | 第43-44页 |
| ·流量检测分析模块 | 第44页 |
| ·数据分捡模块 | 第44-45页 |
| ·内容提取模块 | 第45页 |
| ·重放攻击检测模块 | 第45页 |
| ·协议分析模块 | 第45-46页 |
| ·用户特征提取模块 | 第46-47页 |
| ·冒名用户识别模块 | 第47页 |
| ·用户资料数据库 | 第47页 |
| ·安全使用无线城域网构建可靠的数据通信网络 | 第47-48页 |
| ·自建网络要求 | 第48页 |
| ·自建网络的工程实现设想 | 第48页 |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