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火山学论文

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与模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作者简介第10-11页
目录第11-13页
1 绪论第13-24页
   ·国内外火山形变监测研究现状第13-20页
     ·火山常规形变监测方法介绍第13-16页
     ·基于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的火山形变监测研究现状第16-20页
   ·Mogi及Okada模型在模拟火山形变中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Mogi点源模型第20页
     ·Okada弹性位错模型第20-21页
   ·本文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4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研究进展第24-35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24-27页
     ·地理概况第24-26页
     ·大地构造概况第26页
     ·区域断裂(带)概况第26-27页
   ·长白山地区的研究进展第27-34页
     ·火山地质与活动历史研究第27-29页
     ·深部岩浆系统和深部构造探测研究第29-30页
     ·地震活动性监测研究第30-32页
     ·形变监测研究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利用D-InSAR获取长白山火山形变场第35-50页
   ·D-InSAR技术基本原理第35-38页
     ·重复轨道干涉测量原理第35-36页
     ·差分干涉测量原理第36-38页
   ·长白山火山地区形变场获取第38-46页
     ·差分干涉测量实验数据的选取第38-39页
     ·数据处理第39-46页
   ·InSAR结果分析第46-49页
     ·误差分析和讨论第46-47页
     ·形变图可视化第47-48页
     ·间白山火山活动性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CR-InSAR在长白山地区的试验研究第50-59页
   ·角反射器的概念及CR-InSAR技术原理第50-51页
     ·角反射器概念第50页
     ·CR-InSAR技术原理第50-51页
   ·人工角反射器的设计与布设第51-54页
     ·人工角反射器的设计第51页
     ·人工角反射器点位的选取、安装第51-54页
   ·ENVISAT数据中的角反射器影像特征第54-58页
     ·角反射器影像特征第54-57页
     ·小结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基于Mogi和Okada模型的模拟计算第59-84页
   ·形变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59-63页
     ·水准测量资料第59-61页
     ·GPS测量资料第61-62页
     ·坐标转换第62-63页
   ·岩浆反演算法第63-64页
   ·Mogi模型反演岩浆囊参数第64-71页
     ·Mogi模型原理第64-68页
     ·单压力源模型反演第68-69页
     ·双压力源模型反演第69-71页
   ·Okada拉张模型反演岩浆囊第71-78页
     ·Okada模型原理第71-73页
     ·Okada反演前的预备知识第73-76页
     ·Okada三轴拉张模型反演第76-78页
   ·Mogi点源模型与Okada模型联合反演第78-80页
     ·断层选取依据第78页
     ·反演结果第78-80页
   ·反演结果对比与分析第80-81页
   ·正向模拟计算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6 结论第84-86页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点第84-85页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倾销法律制度中正常价值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以合成雪硅钙石为晶种回收含磷废水中的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