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北京黑猪介绍 | 第13-14页 |
| ·北京黑猪的遗传背景: | 第13页 |
| ·北京黑猪的肉质特点: | 第13-14页 |
| ·分子遗传标记与标记辅助选择 | 第14-16页 |
|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分类 | 第14-15页 |
| ·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势 | 第15页 |
| ·标记辅助选择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PCR-SSCP技术 | 第16-18页 |
| ·PCR-SSCP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PCR-SSCP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 第17页 |
| ·PCR-SSCP方法的特点 | 第17-18页 |
| ·PCR-SSCP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PCR-SSCP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18页 |
| ·肌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肌纤维与肉质的关系 | 第19页 |
| ·肌纤维的分类 | 第19-20页 |
| ·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 | 第20-21页 |
| ·影响肌纤维特性的因素 | 第21-22页 |
| ·肌纤维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 ·MyoD基因家族 | 第22-24页 |
| ·c-fos原癌基因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本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8-4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32页 |
| ·试验猪种来源 | 第28页 |
| ·血样的采集与保存 | 第28页 |
| ·组织样的采集与保存 | 第28页 |
| ·药品和酶 | 第28-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分析工具软件及网址 | 第29-30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30-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9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 ·PCR-SSCP过程 | 第33-37页 |
| ·冷冻切片制作与染色过程 | 第37-39页 |
| ·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测定 | 第39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 ·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39-40页 |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0-41页 |
| ·群体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的检验 | 第41页 |
| ·品种之间基因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41页 |
| ·不同标记基因型对肌纤维性状影响的分析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60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PCR-SSCP | 第42-46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2页 |
| ·PCR扩增结果 | 第42-44页 |
| ·SSCP检测结果 | 第44-46页 |
| ·MyoG基因及c-fos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MyoG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c-fos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6-47页 |
| ·统计分析结果 | 第47-55页 |
| ·性状表型值及性状间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 | 第48-49页 |
| ·三个位点基因型频率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 第49页 |
| ·三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9-50页 |
| ·不同品种三个位点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0页 |
| ·各变因对肌纤维组织学性状及部分胭体性状的影响 | 第50页 |
| ·位点多态性与肌纤维性状及部分胴体性状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50-54页 |
| ·三个位点的基因型联合效应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60页 |
| ·影响切片效果的因素 | 第55-56页 |
| ·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 第56-60页 |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作者简历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图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