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山水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关键词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页 |
关键词 | 第7-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1、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8-9页 |
2、本选题相关研究状况及学术史梳理 | 第9-10页 |
3、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4、论文探讨的内容 | 第11-13页 |
5、论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近代山水画的演变 | 第14-26页 |
第一节 传统的延续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改革—古法写生与引西润中 | 第17-22页 |
第三节 功能变迁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潘天寿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 第26-58页 |
第一节 笔墨 | 第26-33页 |
1、笔法论 | 第27-31页 |
2、墨法论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结构 | 第33-46页 |
1、花鸟式山水 | 第34-37页 |
2、“一角式”近景山水 | 第37-41页 |
3、“体块组合”与“骨架组合” | 第41-42页 |
4、题跋款识 | 第42-46页 |
第三节 指墨山水 | 第46-51页 |
第四节 典型图式分析 | 第51-58页 |
第三章 潘天寿关于山水画的观念与理论 | 第58-78页 |
第一节 潘天寿的诗词与山水画 | 第58-66页 |
1、潘天寿诗词的版本和基本风格 | 第58-62页 |
2、野趣—诗材与画材 | 第62-64页 |
3、格调—潘天寿的诗品、书品、画品与人品之关系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山水画相关理论 | 第66-78页 |
1、写生问题 | 第66-71页 |
2、山水与风景 | 第71-72页 |
3、形与神 | 第72-78页 |
第四章 潘天寿对现代山水画的贡献 | 第78-90页 |
第一节 中国画功能的变迁与潘天寿的山水画 | 第78-81页 |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的突破 | 第81-90页 |
1、与晚明以来若干山水画家的比较 | 第81-83页 |
2、与同时代山水画家的比较 | 第83-90页 |
附录 | 第90-130页 |
一、主要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二、潘天寿现存山水画目(含存目) | 第99-128页 |
三、潘天寿艺术的风格分期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