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载GMTI雷达的地面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机载GMTI 雷达地面动目标跟踪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多目标跟踪概述 | 第14-17页 |
·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基本要素 | 第15-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多目标跟踪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引言 | 第19页 |
·多目标跟踪中的估计理论 | 第19-25页 |
·经典估计理论 | 第20-21页 |
·贝叶斯估计理论 | 第21-24页 |
·基于蒙特卡罗仿真的估计理论 | 第24-25页 |
·多目标跟踪中的数据关联技术 | 第25-30页 |
·极大似然类数据关联 | 第25-27页 |
·贝叶斯类数据关联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SMC 方法的非线性滤波技术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粒子滤波 | 第32-34页 |
·无迹粒子滤波 | 第34-38页 |
·粒子退化 | 第34-35页 |
·重采样 | 第35-36页 |
·选择更好的重要性分布 | 第36-38页 |
·无迹粒子滤波算法 | 第38页 |
·无迹粒子滤波的改进 | 第38-41页 |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 | 第38-39页 |
·高斯混合模型的引入 | 第39-41页 |
·仿真实验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公路网先验知识的应用 | 第45-57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坐标系的选择 | 第46-47页 |
·公路和公路网的表示 | 第47-49页 |
·公路的表示 | 第47-48页 |
·公路网的表示 | 第48-49页 |
·状态模型 | 第49-51页 |
·基本状态模型 | 第49-50页 |
·道路交汇点处理 | 第50-51页 |
·测量模型 | 第51-52页 |
·仿真实验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地面动目标跟踪中的VSIMM 算法 | 第57-69页 |
·引言 | 第57页 |
·交互多模型算法 | 第57-59页 |
·变结构交互多模型算法 | 第59-61页 |
·模型集设计 | 第61-65页 |
·公路网约束模型 | 第62-63页 |
·“运动-停止-运动”模型 | 第63-65页 |
·高度机动模型 | 第65页 |
·递推模型集自适应方法 | 第65-67页 |
·模型集自适应 | 第66-67页 |
·模型集合序列条件估计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地面慢速移动编队目标的跟踪问题 | 第69-81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编队目标的定义 | 第70页 |
·编队目标跟踪方法 | 第70-73页 |
·质心跟踪 | 第71-72页 |
·质心跟踪+单目标航迹维持 | 第72页 |
·单目标跟踪+编队参数估计 | 第72-73页 |
·编队目标模型 | 第73-77页 |
·一般模型 | 第73-74页 |
·仿射变换 | 第74-75页 |
·仿射模型 | 第75-77页 |
·仿真实验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录A 非线性滤波算法 | 第91-9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