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组成第12-15页
     ·活性碳库第12-15页
     ·缓性碳库第15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5-19页
     ·环境因素第16-17页
     ·土壤理化特性第17-18页
     ·人为因素第18-19页
   ·结语第19-20页
第2章 绪论第20-2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0-21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温度和水分对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第22-23页
     ·供试材料第22页
     ·有机碳的矿化试验第22-23页
     ·测定项目第23页
   ·水稻土类型对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第23-24页
     ·供试土壤第23-24页
     ·测定项目第24页
   ·耕作方式对有机碳的影响实验第24-25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4页
     ·试验处理第24-25页
     ·测定项目第25页
   ·测定方法第25-26页
     ·土壤团聚体的分级方法第25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第26页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4章 温度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27-31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量的动态变化第27-29页
   ·添加植物残体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29-30页
   ·讨论第30-31页
第5章 土壤水分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31-36页
   ·两种水分处理条件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量的动态变化第31-32页
   ·不同植物残体在培养过程中有机碳矿化量的动态变化第32-34页
   ·讨论第34-36页
     ·水分状况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34-35页
     ·添加植物残体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35-36页
第6章 水稻土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活性及分布的影响第36-43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垂直分布与组成特征第36-39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各剖面基本理化性质第36-37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第37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第37-38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8-39页
     ·土壤活性碳与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分析第39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特征第39-43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土壤团聚体的组成特征第39-41页
     ·不同类型紫色水稻土剖面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比较第41-42页
     ·土壤中微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第42-43页
第7章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第43-51页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第43-48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粒组分异第44-45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第45-48页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的影响第48-51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第48-50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关分析第50-51页
第8章 结论第51-53页
   ·温度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51页
   ·水分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51页
   ·水稻土类型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51-52页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NA干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结肠癌基因治疗
下一篇:Hath1基因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