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典型小流域非点源磷输出及其模型运用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非点源污染概述 | 第10-11页 |
·非点源污染概念 | 第10页 |
·非点源污染类型 | 第10-11页 |
·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 | 第11页 |
·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素 | 第11页 |
2 磷素迁移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3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研究方法与手段 | 第13-14页 |
·国外非点源研究概况与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非点源污染模型发展阶段 | 第15-17页 |
·模型分类及其评价 | 第17-19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9-25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本文特色 | 第24-25页 |
第3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5-32页 |
1 人工降雨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水样的采集与分析 | 第25-26页 |
2 SCS模型研究 | 第26-28页 |
·SCS曲线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CN值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 | 第27-28页 |
3 典型小流域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原理 | 第28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8-29页 |
4 地下水磷污染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降雨参数设置的原理 | 第29-30页 |
·采样井水点概况 | 第30-32页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7页 |
1 自然和人工降雨下紫色土坡地磷迁移 | 第32-45页 |
·供试土壤的理化特征 | 第32页 |
·雨强率定 | 第32-33页 |
·人工降雨坡地径流过程 | 第33-35页 |
·自然降雨下坡地径流过程 | 第35-36页 |
·坡地径流过程总磷变化 | 第36-39页 |
·径流过程可溶性磷和颗粒态磷变化 | 第39-41页 |
·土壤磷迁移的比较 | 第41-43页 |
·降雨径流量与磷浓度输出的关系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2 SCS模型估算紫色土坡地降雨径流量 | 第45-48页 |
·紫色土径流试验小区自然概况 | 第45页 |
·SCS曲线的修正 | 第45-46页 |
·曲线模拟结果 | 第46-47页 |
·关于SCS的讨论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3 紫色土典型小流域非点源磷输出 | 第48-52页 |
·径流量与磷输出变化 | 第48-49页 |
·总磷的收支分析 | 第49-50页 |
·过程样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紫色土典型流域地下水磷素污染负荷 | 第52-55页 |
·降雨量与地下水磷素的关系 | 第52-53页 |
·应用实例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5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 | 第55-57页 |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 第55页 |
·农田的化肥管理 | 第55页 |
·制定施肥管理对策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2 工作展望与研究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