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担保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纳税担保的概念及立法概况 | 第13-16页 |
一、纳税担保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纳税担保的立法概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纳税担保制度的法律定位 | 第16-22页 |
一、纳税担保的法律性质 | 第16-18页 |
(一) 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 第16-17页 |
(二) 纳税担保的法律性质 | 第17-18页 |
二、纳税担保与民事担保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一) 纳税担保与民事担保的联系 | 第18-19页 |
(二) 纳税担保与民事担保的区别 | 第19-20页 |
三、纳税担保制度与民事担保制度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提供纳税担保的法定情形 | 第22-28页 |
一、防止逃避纳税义务的纳税担保 | 第22-23页 |
(一) 关于“迹象”的把握 | 第22-23页 |
(二) 提供纳税担保的时限 | 第23页 |
二、防止逃避追缴欠税的纳税担保 | 第23-24页 |
(一) 承担担保责任的时间 | 第23-24页 |
(二) 提供担保后出境与纵容欠税的关系 | 第24页 |
三、为申请行政复议提供的担保 | 第24-25页 |
(一) 关于循环担保 | 第24页 |
(二) 复议期间能否停止执行 | 第24-25页 |
四、海关采取的纳税担保 | 第25页 |
五、法定情形的拓展 | 第25-28页 |
(一) 纳税担保的功能 | 第25-27页 |
(二) 拓展方向与思路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纳税担保的形式 | 第28-33页 |
一、人的担保 | 第28-29页 |
(一) 将保证人限定为经济组织并无必要 | 第28页 |
(二) 保证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 第28-29页 |
二、物的担保 | 第29-31页 |
(一) 设立物的担保的必要性 | 第29页 |
(二) 担保物的范围 | 第29-31页 |
三、“混合”担保的提供 | 第31页 |
四、担保的变更 | 第31-32页 |
五、纳税担保形式的拓展—银行保函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纳税担保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 第33-35页 |
第六章 纳税担保的法律责任 | 第35-39页 |
一、纳税担保人在纳税担保法律关系中的责任 | 第35-37页 |
(一) 承担纳税担保法律责任的方式 | 第35页 |
(二) 纳税担保法律责任的范围 | 第35-36页 |
(三) 纳税担保法律责任的终止 | 第36页 |
(四) 违法提供纳税担保的法律责任 | 第36-37页 |
二、税务机关在纳税担保法律关系中的责任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