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卧螺离心机简介 | 第10-11页 |
·离心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1-12页 |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简要介绍 | 第12-16页 |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含义 | 第12-13页 |
·电液比例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本课题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卧螺离心机驱动机构及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简介 | 第17-20页 |
·液压系统原理图 | 第17页 |
·液压原理图简要说明 | 第17-20页 |
·液压驱动系统传动回路 | 第17-18页 |
·液压驱动系统控制回路 | 第18-19页 |
·液压驱动系统补油回路 | 第19-20页 |
第3章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0-33页 |
·明确设计要求 | 第20-28页 |
·卧螺离心机结构参数的初步计算 | 第21-23页 |
·卧螺离心机有关输入功率计算 | 第23-25页 |
·与转鼓连接的马达输出扭矩的计算 | 第25-26页 |
·与螺旋推料器连接的马达输出扭矩的计算 | 第26页 |
·系统启动时间的计算 | 第26-27页 |
·系统停止时间的计算 | 第27-28页 |
·绘制系统工况图、负载特性图 | 第28页 |
·静态计算及元件的选择 | 第28-33页 |
·传动回路元件参数的选择 | 第28-30页 |
·控制回路元件参数的选择 | 第30-31页 |
·反馈传感器的选择 | 第31-33页 |
第4章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33-65页 |
·MATLAB软件在数值计算和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 第33-38页 |
·MATLAB软件的简要介绍 | 第34-35页 |
·MATLAB软件的特点及优势 | 第35-37页 |
·SIMULINK模块的简要介绍 | 第37-38页 |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 第38-54页 |
·泵控液压马达的数学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38-43页 |
·泵控液压马达的静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泵控液压马达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及方框图 | 第41-42页 |
·泵控液压马达的传递函数参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变量泵的排量调节机构及双杆缸负载分析 | 第43-46页 |
·排量调节机构分析 | 第44-45页 |
·阀控液压缸模型的负载分析 | 第45页 |
·排量调节机构方框图 | 第45-46页 |
·排量调节机构参数的确定 | 第46页 |
·四边阀控液压缸的数学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46-50页 |
·四边阀控液压缸的传递函数及方框图 | 第46-50页 |
·四边阀控液压缸的传递函数参数的确定 | 第50页 |
·比例电磁铁和比例控制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 第50-54页 |
·比例电磁铁的动态特性 | 第51-52页 |
·比例电磁铁的传递函数及方框图 | 第52页 |
·比例控制放大器及检测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 | 第52-53页 |
·反馈传感器的传递函数 | 第53-54页 |
·比例电磁铁和比例控制放大器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确定 | 第54页 |
·卧螺离心机液压驱动系统的方框图 | 第54-56页 |
·卧螺离心机液压驱动系统的动态分析 | 第56-65页 |
·泵控液压马达动态特性分析 | 第56-57页 |
·四边阀控液压缸动态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比例控制放大器和比例电磁铁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59页 |
·卧螺离心机液压驱动速度反馈系统的动态分析 | 第59-65页 |
第5章 卧螺离心机机液压驱动系统的自适应PID控制 | 第65-78页 |
·自适应控制介绍 | 第65-66页 |
·自适应PID控制简介 | 第66-68页 |
·基于参数模型的自校正PID控制原理 | 第68-70页 |
·最小方差自校正PID控制 | 第68页 |
·极点配置自校正PID控制 | 第68-70页 |
·系统离散化分析 | 第70-74页 |
·采样周期的选择方法 | 第70-71页 |
·离散化方法 | 第71-72页 |
·卧螺离心机液压驱动系统传递函数的离散化 | 第72-74页 |
·系统的极点配置自适应PID控制 | 第74-78页 |
·转鼓回路系统的极点配置自适应PID控制 | 第74-76页 |
·螺旋推料器回路系统的极点配置自适应PID控制 | 第76-78页 |
第6章 辅助系统的设计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