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部分 前言和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 香蕉的栽培品种 | 第9-10页 |
2 香蕉病毒病害 | 第10页 |
3 香蕉条斑病毒症状 | 第10-11页 |
4 香蕉条斑病毒的传播 | 第11页 |
5 基因组和病毒粒子 | 第11-12页 |
6 BSV 的株系和血清学关系 | 第12-13页 |
7 BSV:拟反转录病毒 | 第13-17页 |
·拟反转录病毒 | 第13页 |
·BSV 整合到寄主基因组 | 第13-17页 |
8 BSV 的株系 | 第17-18页 |
·BSV 的株系的分化 | 第17-18页 |
·BSV 整合株系的鉴定 | 第18页 |
9 BSV 的检测 | 第18-21页 |
·症状和鉴别寄主检测 | 第18页 |
·免疫电镜(ISEM) | 第18-19页 |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 | 第19-20页 |
·PCR 检测 | 第20-21页 |
10 BSV 侵染对香蕉造成的影响 | 第21-22页 |
11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22-23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3页 |
13 本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香蕉条斑病毒PCR 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25-34页 |
1 材料 | 第25-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6页 |
2 方法 | 第26-28页 |
·PCR 模板DNA 制备方法 | 第26页 |
·SDS 法(参考杜道林等,2001) | 第26页 |
·CTAB 法 | 第26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6-27页 |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建立 | 第27页 |
·BSV 检测体系灵敏度试验 | 第27页 |
·BSV 检测体系特异性 | 第27页 |
·PCR 电泳检测 | 第27页 |
·对海南地区出现花叶症状的香蕉进行 PCR 检测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两种 BSV 模板 DNA 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28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8-29页 |
·PCR 反应体系优化及建立 | 第29-31页 |
·引物浓度 | 第29页 |
·Mg2+浓度 | 第29-30页 |
·dNTPs 浓度 | 第30页 |
·退火温度 | 第30页 |
·Taq 酶的浓度 | 第30-31页 |
·BSV PCR 检测体系灵敏度试验 | 第31-32页 |
·BSV PCR 检测体系特异性试验 | 第32页 |
·对海南地区出现花叶症状的香蕉进行 PCR 检测 | 第32页 |
4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部分 BSV CPP 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其产物的纯化 | 第34-56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页 |
2 方法 | 第34-45页 |
·香蕉条纹病毒 CPP 基因的扩增和回收 | 第34-36页 |
·香蕉条纹病毒的粗提纯 | 第34-35页 |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PCR 扩增反应 | 第35-36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36页 |
·BSVCPP 基因的亚克隆 | 第36-38页 |
·pGEM-T-easy Vector 与PCR 产物的连接 | 第36-37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7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小片断回收 | 第37-38页 |
·pET-28b-BSVCPP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40页 |
·pET 载体酶切及大片段回收 | 第38-39页 |
·连接反应 | 第39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9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39-40页 |
·BSVCPP 基因的表达 | 第40-42页 |
·重组质粒DNA 的大量制备及纯化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 | 第41页 |
·BSVCPP 基因的表达 | 第41-42页 |
·SDS-PAGE 电泳检测目的蛋白 | 第42-43页 |
·SDS-PAGE 电泳 | 第42页 |
·考马斯亮蓝染色和脱色 | 第42-43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分析鉴定 | 第43-45页 |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 | 第43页 |
·表达产物的回收 | 第43-44页 |
·回收蛋白的特异性鉴定 | 第44-45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BSVCPP 基因的扩增和回收 | 第45页 |
·BSVCPP 基因的亚克隆 | 第45-46页 |
·BSVCPP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51页 |
·质粒pGEM-T-E-BSVCPP 双酶切和目的片段回收结果 | 第46页 |
·表达载体pET-28b(+)的酶切和目的片段回收结果 | 第46-47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28b-BSVCPP 鉴定 | 第47-48页 |
·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BSVCPP 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1-52页 |
·BSVCPP 基因的表达 | 第51-52页 |
·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的效应和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52页 |
·表达蛋白的纯化 | 第52页 |
·回收蛋白特异性鉴定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PCR 扩增 | 第53页 |
·BSV 的血清型 | 第53-54页 |
·外源基因原核表达的影响因素 | 第54-56页 |
第四部分 抗血清的制备 | 第56-60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材料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页 |
2 方法 | 第56-58页 |
·皮下注射法免疫抗原的制备 | 第56页 |
·多方式多部位注射法免疫抗原的制备 | 第56页 |
·免疫程序 | 第56-57页 |
·皮下注射法免疫 | 第57页 |
·多方式多部位注射法 | 第57页 |
·血液的处理及保存 | 第57-58页 |
·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 | 第58页 |
3 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