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全数字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a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嵌入式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 ·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ARM 嵌入式系统构成 | 第16-26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16-18页 |
| ·ARM 处理器系统概述 | 第18-21页 |
| ·ARM 处理器系统简介 | 第18-19页 |
| ·S3C44B0X 微处理器概述 | 第19-21页 |
| ·μC/OS-Ⅱ简介 | 第21-23页 |
| ·uC/GUI 图形界面系统介绍 | 第23-24页 |
| ·lwIP 网络协议介绍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分析 | 第26-32页 |
| ·6RA70 全数字紧凑式直流调速装置 | 第26-30页 |
| ·HMC 数字化相控/斩控电封闭直流调速系统 | 第30-31页 |
| ·直流调速计算机控制系统(DDC)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第32-56页 |
| ·微机控制的主要功能 | 第32-33页 |
| ·基于S3C44B0X 的系统主控制器设计 | 第33-39页 |
| ·S3C44B0X 地址空间分配 | 第34-35页 |
| ·主控制器设计 | 第35-39页 |
| ·全数字控制的双闭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 第39-51页 |
| ·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构成 | 第39-43页 |
| ·数字触发器原理 | 第43-46页 |
| ·器件的选择 | 第46-48页 |
| ·反馈量的检测及保护电路 | 第48-51页 |
| ·数字PID 控制算法 | 第51-54页 |
| ·抗干扰措施 | 第54-55页 |
| ·硬件电路干扰的抑制 | 第54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6-70页 |
|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56-57页 |
| ·系统移植 | 第57-61页 |
| ·μC/OS-Ⅱ移植 | 第57-59页 |
| ·uc/gui 的移植 | 第59-60页 |
| ·lwIP 在μC/OS-Ⅱ上的移植 | 第60-61页 |
| ·系统各模块程序设计 | 第61-69页 |
| ·硬件初始化模块 | 第61-62页 |
| ·用户程序模块 | 第62-68页 |
| ·主程序模块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基于实验台的数字系统设计与调试 | 第70-88页 |
| ·实验平台原理分析与改造 | 第70-78页 |
| ·实验平台组成与原理 | 第70-73页 |
| ·基于ARM 实验箱的直流调速系统改造 | 第73-78页 |
| ·PID 及采样周期参数设定 | 第78-81页 |
| ·电路连接与调试 | 第81-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8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附录 | 第93-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作者简介 | 第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