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环境犯罪的概述 | 第11-17页 |
(一) 环境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环境犯罪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7页 |
1、环境犯罪的称谓 | 第14-15页 |
2、环境犯罪的概念 | 第15-16页 |
3、环境犯罪的分类 | 第16-17页 |
二、环境犯罪及环境伦理观念之关系 | 第17-26页 |
(一) 环境伦理观念的引入 | 第17页 |
(二) 环境伦理观的演进 | 第17-20页 |
1、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 | 第18页 |
2、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 | 第18页 |
3、折中主义伦理观(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 第18-20页 |
(三) 环境伦理学折中主义伦理观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暗合 | 第20-23页 |
1、中国环境伦理从“天地人和谐”到“向大自然开战”的演变 | 第20-22页 |
2、西方从“文明的主客两分”到“后斯德哥尔摩时代” | 第22-23页 |
3、中国环境伦理观念的重塑及其带来的环境犯罪的变化 | 第23页 |
(四) 折中主义环境伦理观念的引入与引起的环境犯罪论的变化 | 第23-26页 |
1、观念上法定犯的自然犯罪化 | 第23-24页 |
2、环境犯罪(乃至环境刑法)的生态化 | 第24-25页 |
3、环境犯罪的扩张与重罚化 | 第25页 |
4、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上的变化 | 第25-26页 |
三、折中主义环境伦理观视野下的环境犯罪构成要件 | 第26-38页 |
(一) 环境犯罪的主体 | 第26-28页 |
(二) 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8-31页 |
1、修正的过失责任主义的采用 | 第28-29页 |
2、过失环境犯罪意识的淡薄性 | 第29页 |
3、有关环境犯罪能否引入严格责任的争议 | 第29-31页 |
(三) 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31-36页 |
1、环境犯罪的行为方式 | 第32-34页 |
2、环境犯罪因果关系 | 第34-36页 |
(四) 环境犯罪的客体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