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1 连作障碍及其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连作障碍的概念 | 第9页 |
| ·连作障碍的危害 | 第9-10页 |
| ·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 第10-11页 |
| 2. 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方法进展 | 第11-16页 |
| ·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 | 第12-13页 |
| ·溶液培收集 | 第12页 |
| ·土培收集 | 第12-13页 |
| ·基质培收集 | 第13页 |
| ·其他方法 | 第13页 |
| ·根系分泌物分离纯化方法 | 第13-15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 ·衍生化与萃取法 | 第14页 |
| ·分子膜与超速离心法 | 第14-15页 |
| ·根系分泌物鉴定方法 | 第15-16页 |
| ·仪器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生物活性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3. 地黄连作障碍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头茬地黄重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差异比较 | 第17-2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 ·样品采集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 ·重茬头茬地黄形态差异比较 | 第18页 |
| ·重茬头茬地黄块根产量差异比较 | 第18-19页 |
| ·头茬地黄重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第19-20页 |
| ·头茬地黄重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植株干重的比较 | 第20-21页 |
| ·头茬地黄重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地下部分块根鲜重的比较 | 第21页 |
| 3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地黄根区土壤潜在化感物质的GC-MS分析 | 第23-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 ·试验试剂 | 第23页 |
|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GC-MS样品处理及树脂预处理 | 第24页 |
| ·根系分泌物及对照收集液的提取及纯化 | 第24页 |
| ·种植—茬地黄后的根区土样及种植前空白地土样收集液的硅烷化 | 第24页 |
| ·GC-MS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 ·根区土壤酸性碱性成分的GC-MS分析 | 第25-38页 |
| 3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头茬地黄重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根区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9-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 ·试验仪器 | 第39页 |
| ·试验试剂 | 第39页 |
| ·所用试剂 | 第39页 |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39页 |
| ·样品采集 | 第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 ·色谱条件 | 第39页 |
| ·酚酸类物质的色谱分离 | 第39-40页 |
|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 ·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 第40页 |
| ·土壤提取液制备方法 | 第40-4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 ·阿魏酸、香草酸、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的保留时间的重现性 | 第41页 |
| ·头茬地黄根际土壤中四种酚酸的含量 | 第41-43页 |
| ·重茬地黄根际土壤中四种酚酸的含量 | 第43-45页 |
| ·头茬重茬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分析比较 | 第45-49页 |
| ·阿魏酸头茬重茬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 ·香草酸头茬重茬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 ·香草醛头茬重茬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对羟基苯甲酸头茬重茬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 3.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 1.全文结论 | 第50页 |
| 2.全文讨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