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3页 |
| ·国外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概况 | 第11-12页 |
|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页 |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构成 | 第14-26页 |
| ·系统简介 | 第14页 |
| ·系统构成 | 第14-21页 |
| ·激光测距单元 | 第15-16页 |
| ·光学机械扫描单元 | 第16-19页 |
| ·差分GPS和IMU | 第19-21页 |
| ·数码相机 | 第21页 |
| · | 第21-26页 |
| ·加拿大Optech公司的ALTM3100系统 | 第21-23页 |
| ·美国Leica公司的ALS50系统 | 第23-25页 |
| ·典型系统软件介绍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原理及精度分析 | 第26-35页 |
| ·测量原理 | 第26-28页 |
| ·坐标系统 | 第28页 |
| ·瞬时激光扫描坐标系 | 第28页 |
| ·惯导坐标系 | 第28页 |
| ·WGS-84坐标系 | 第28页 |
| ·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 第28-31页 |
| ·瞬时激光扫描坐标系转换到惯导坐标系 | 第29-30页 |
| ·惯导坐标系转换到WGS-84坐标系 | 第30-31页 |
|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误差 | 第31-35页 |
| ·激光测距误差 | 第31-32页 |
| ·差分GPS定位误差 | 第32页 |
| ·姿态测量误差 | 第32-33页 |
| ·扫描角误差 | 第33页 |
| ·时间同步误差 | 第33-34页 |
| ·系统集成误差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滤波 | 第35-50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滤波原理 | 第36-37页 |
| ·现有滤波方法概述 | 第37-42页 |
| ·数学形态学滤波法 | 第37页 |
| ·移动窗口滤波算法 | 第37页 |
| ·迭代线性最小二乘内插滤波算法 | 第37-39页 |
| ·基于地形坡度滤波法 | 第39-41页 |
| ·其它滤波算法 | 第41-42页 |
| ·滤波算法总体评价 | 第42页 |
| ·基于数据剖面带滤波法 | 第42-50页 |
| ·数据剖面带滤波法基本思想 | 第42-44页 |
| ·算法实现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 第五章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与摄影测量的对比及应用 | 第50-60页 |
|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与摄影测量的对比 | 第50-55页 |
| ·传感器 | 第51页 |
| ·平台及定位定向系统 | 第51页 |
| ·地物反射及成像 | 第51-52页 |
| ·自动化程度 | 第52-53页 |
| ·技术的成熟性及系统的有效性 | 第53页 |
| ·DSM与DEM的生产 | 第53-55页 |
|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应用 | 第55-60页 |
| ·管线测量 | 第55页 |
| ·电力线测量 | 第55-56页 |
| ·水利勘测 | 第56-57页 |
| ·城市测量 | 第57-58页 |
| ·林业测量 | 第58-59页 |
| ·交通测量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总结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