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北油田萨尔图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 第11-15页 |
|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页 |
| ·聚合物驱概述 | 第11-13页 |
| ·三元复合驱概述 | 第13-15页 |
| ·大庆油田油层地质特征 | 第15-18页 |
| ·大庆油田油层分类 | 第15-16页 |
|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特征及开发状况 | 第19-32页 |
| ·杏北开发区油层特征 | 第19-20页 |
| ·油层发育状况 | 第19页 |
| ·油层沉积特征 | 第19-20页 |
| ·储层发育状况 | 第20-25页 |
| ·厚度发育状况 | 第20-22页 |
| ·储量分布状况 | 第22-24页 |
| ·油层岩性、物性、原油物性 | 第24-25页 |
| ·研究区三类油层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 | 第25-30页 |
| ·三类油层动用状况分析 | 第25-28页 |
| ·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 | 第28-30页 |
| ·开发状况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方法研究 | 第32-40页 |
| ·三类油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 第32-34页 |
| ·实验材料及装置 | 第32页 |
| ·实验方案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 ·三类油层聚驱注入速度的确定 | 第34页 |
| ·实验方案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页 |
| ·三类油层聚驱注入量的确定 | 第34-36页 |
| ·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页 |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35-36页 |
| ·三类油层聚驱注入黏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案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37页 |
| ·三类油层聚驱注入方式的确定 | 第37-39页 |
| ·周期注聚方式对驱油效果影响 | 第37-38页 |
| ·聚合物注入顺序对驱油效果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方法研究 | 第40-47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0页 |
|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评价 | 第40-43页 |
| ·三元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评价 | 第40-42页 |
| ·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对界面张力影响 | 第42-43页 |
| ·三元体系乳化特性研究 | 第43-44页 |
| ·不同碱浓度对乳化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乳化能力的影响 | 第44页 |
| ·三元体系黏度稳定性 | 第44-46页 |
| ·三类油层室内驱油实验研究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详细摘要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