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共混法 | 第13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3-14页 |
·原位聚合法 | 第14-16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机理 | 第16-20页 |
·静电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吸附层媒介机理 | 第18-19页 |
·接枝机理(化学键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纳米粒子改性方法 | 第20-22页 |
·物理改性 | 第21页 |
·化学改性 | 第21-22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应用前景 | 第22-24页 |
·纳米涂料 | 第22-23页 |
·复合材料 | 第23页 |
·光学材料 | 第23页 |
·医学材料 | 第23-24页 |
·造纸和纺织 | 第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24-26页 |
2 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 | 第26-40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7-28页 |
·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过程 | 第28页 |
·核的聚合 | 第28页 |
·壳的聚合 | 第28页 |
·性能与表征 | 第28-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0-34页 |
·乳胶粒的粒径分析 | 第34-39页 |
·反应温度对粒径的影响 | 第34-36页 |
·壳层单体滴加速度对粒径的影响 | 第36-37页 |
·种子单体用量对粒径的影响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聚合 | 第4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0-41页 |
·试验步骤 | 第41-42页 |
·纳米SiO_2 的改性 | 第41-42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的合成 | 第42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42-44页 |
·乳液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膜性能测试 | 第43页 |
·聚合物膜的吸水率测定 | 第43页 |
·聚合物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3页 |
·结构与形态表征 | 第43-4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粒径分析 | 第43-44页 |
·TEM 观察 | 第44页 |
·ESEM 观察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聚合的工艺 | 第44-47页 |
·纳米SiO_2 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偶联剂MPS 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纳米SiO_2 改性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膜性能分析 | 第47-51页 |
·聚合物膜吸水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的形态结构表征 | 第51-54页 |
·纳米SiO_2 改性后的红外分析 | 第51-53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红外分析 | 第53-54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粒径分析 | 第54-55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TEM 分析 | 第55-58页 |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ESEM 表征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不同的聚合工艺聚合机理及涂料性能探讨 | 第61-74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61-62页 |
·实验步骤 | 第62-64页 |
·不同方法的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聚合 | 第62-63页 |
·涂料的配制 | 第63-64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64-66页 |
·不同工艺得到产物的ESEM 表征 | 第64页 |
·涂料性能检测 | 第64-66页 |
·室温成膜性能 | 第64页 |
·表干时间 | 第64-65页 |
·耐水性 | 第65页 |
·漆膜硬度 | 第65页 |
·耐碱性的测定 | 第65页 |
·耐酸性测定 | 第65页 |
·隔热性能测定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不同方法的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聚合 | 第66-71页 |
·无皂乳液聚合 | 第66-68页 |
·体系含有α-甲基丙烯酸时的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 | 第68-70页 |
·体系不含有α-甲基丙烯酸时的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 | 第70-71页 |
·不同乳液配制成的涂料性能研究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