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前言 | 第8-19页 |
| ·立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兽用透皮制剂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透皮给药系统概况 | 第9-10页 |
| ·我国兽用透皮制剂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痢菌净研究概况 | 第11-19页 |
| ·喹噁啉-1,4-二氧化物类药物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 ·痢菌净药效学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喹噁啉-1,4-二氧化物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喹噁啉-1,4-二氧化物类药物的残留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耐药性研究 | 第17-18页 |
| ·喹噁啉-1,4-二氧化物类药物的毒理学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2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第19-20页 |
| ·痢菌净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痢菌净的残留消除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9-20页 |
| ·内容 | 第19-20页 |
| ·目标 | 第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药品、试剂和仪器 | 第20-21页 |
| ·药品 | 第20页 |
| ·试剂 | 第20页 |
|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 ·试验动物 | 第21页 |
| ·药剂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 ·2%痢菌净透皮剂配方筛选试验 | 第21页 |
| ·制剂稳定性试验 | 第21页 |
| ·制剂含量测定方法试验 | 第21-23页 |
| ·药物动力学以及残留试验设计 | 第23-26页 |
| ·痢菌净标准储备液B制备 | 第23页 |
| ·色谱条件 | 第23页 |
| ·动物分组、给药与采样 | 第23-24页 |
| ·建立提取药物的方法 | 第24页 |
| ·建立药物定性以及定量的方法 | 第24-26页 |
| ·药物动力学以及残留分析 | 第26-27页 |
| ·药物动力学分析 | 第26页 |
| ·药物残留分析 | 第26-27页 |
| 4 结果 | 第27-35页 |
| ·制剂试验结果 | 第27-29页 |
| ·痢菌净透皮剂配方筛选试验结果 | 第27页 |
| ·痢菌净透皮剂含量测定试验结果 | 第27-29页 |
| ·制剂稳定性研究 | 第29页 |
| ·组织中药物提取的定量方法 | 第29-33页 |
| ·组织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29-30页 |
| ·方法学验证数据 | 第30-33页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第33-34页 |
| ·药物残留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 5 讨论 | 第35-38页 |
| ·药剂试验 | 第35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5-36页 |
| ·紫外检测波长 | 第35页 |
| ·流动相选择 | 第35-36页 |
| ·药物在组织中的分离提取 | 第36页 |
| ·药物动力学 | 第36-37页 |
| ·药物残留 | 第37-38页 |
| ·给药方案的制定 | 第38页 |
| 6 结论 | 第38-39页 |
| ·确定了2%痢菌净透皮剂的主要配方 | 第38页 |
| ·建立了2%痢菌净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38页 |
| ·建立了痢菌净在猪血浆及组织中的分离检测方法 | 第38页 |
| ·分析了痢菌净经透皮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 第38页 |
| ·比较分析了痢菌净在猪体内的药物消除规律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附录 | 第45-49页 |
| 附录1 色谱图 | 第45-49页 |
| 附录3 标准工作曲线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