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8-39页 |
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18-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4页 |
·选题的目的与重要意义 | 第24-26页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6-33页 |
·国外对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国内对中部崛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第30-33页 |
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方法 | 第33-37页 |
·研究思路 | 第33-34页 |
·基本框架 | 第34-35页 |
·主要方法 | 第3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7-39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39-58页 |
1 人力资源的涵义与特点 | 第39-42页 |
·人力资源的涵义 | 第39-41页 |
·人力资源的特点 | 第41-42页 |
2 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和作用 | 第42-45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 | 第42-44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 第44-45页 |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及作用 | 第45-50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 | 第45-46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模型 | 第46-48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 第48-50页 |
4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 第50-52页 |
·人力资源的质与量的规定性 | 第50页 |
·人力资本丰富内涵 | 第50-52页 |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 第52页 |
5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52-54页 |
·依附性 | 第52-53页 |
·创新性 | 第53页 |
·层次性 | 第53页 |
·时效性 | 第53页 |
·积累性 | 第53页 |
·可变性 | 第53-54页 |
6 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54-58页 |
第三章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58-86页 |
1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 第58-66页 |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 第58-59页 |
·中部地区农村人口素质状况 | 第59-62页 |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产业分布结构状况 | 第62-65页 |
·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 | 第65-66页 |
2 中部崛起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 | 第66-73页 |
·中部地区崛起是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支撑 | 第66-67页 |
·中部崛起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 第67-73页 |
3 中部崛起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 第73-86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 第73-76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难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 第76-83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难以适应“三农”问题解决的需要 | 第83-84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和启示 | 第86-102页 |
1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 | 第86-93页 |
·世界上成功的三次经济追赶 | 第86-87页 |
·美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第87-90页 |
·日本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第90-91页 |
·韩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第91-92页 |
·法国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第92-93页 |
2 国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 | 第93-96页 |
·东部地区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 | 第93-94页 |
·西部地区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 | 第94-96页 |
3 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中部地区的启示 | 第96-102页 |
·重视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政府宏观决策功能 | 第96页 |
·强调能力建设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 第96-97页 |
·强调教育的全民性以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 第97页 |
·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观念 | 第97-98页 |
·切实发挥政府在中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 第98-99页 |
·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实现对中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适度政策倾斜 | 第99-100页 |
·利用连续性的政策举措完成中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100页 |
·中部各级政府应当着重做好的工作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中部崛起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2-119页 |
1 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偏低 | 第102页 |
·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 | 第102-103页 |
·农村劳动力现代文明意识缺乏 | 第103页 |
·农村劳动力心理素质脆弱 | 第103-104页 |
2 农村医疗条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基本情况 | 第104-106页 |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3 政策因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07-111页 |
·不合理的农业政策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政府机关的人为因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教育政策实施的失误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4 社会环境因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11-116页 |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 第112-113页 |
·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存在一定的矛盾 | 第113-116页 |
5 其他因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中部地区大多数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 | 第116-117页 |
·农村卫生状况堪忧 | 第117-118页 |
·迷信盛行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中部崛起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 第119-139页 |
1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第119-124页 |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内涵及丹尼森理论的应用 | 第119-120页 |
·中部地区各省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实证测评 | 第120-122页 |
·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农业技术效率提高 | 第122-124页 |
2 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 第124-127页 |
·农民工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 第124-125页 |
·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之间的关系 | 第125-127页 |
3 加快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迁移 | 第127-132页 |
·人力资本的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27-128页 |
·人力资本迁移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 第128-129页 |
·农村人力资本迁移的作用 | 第129-132页 |
4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132-139页 |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实践分析 | 第132-137页 |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中部崛起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与制度选择 | 第139-166页 |
1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农村教育制度 | 第139-143页 |
·加大农村继续教育投资,在实践中培养新农村致富带头人 | 第139-141页 |
·加大农村学历教育的投资,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 第141-143页 |
2 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农村科技制度 | 第143-149页 |
·中部地区科技投入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 第143-145页 |
·确定科技投入重点领域,提高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 第145-146页 |
·明确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投资模式 | 第146-149页 |
3 增加农村卫生投资,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 | 第149-154页 |
·中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 第149-151页 |
·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 | 第151-154页 |
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农村教育制度 | 第154-157页 |
·当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4-155页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 第155-157页 |
5 保证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 | 第157-162页 |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 第157-158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 | 第158-159页 |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159-161页 |
·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整合各类人力资源,推进中部崛起 | 第161-162页 |
6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与中部崛起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62-166页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62-163页 |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163-166页 |
结语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作者简介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