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环境问题与光催化技术 | 第11页 |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原理 | 第11-12页 |
·影响半导体光催化效率的因素 | 第12-15页 |
·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捕获 | 第12-13页 |
·晶格缺陷 | 第13页 |
·表面积 | 第13页 |
·半导体粒径尺寸 | 第13-14页 |
·pH值和温度 | 第14页 |
·外加催化剂的影响 | 第14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14-15页 |
·半导体光催化剂在环境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 第15-16页 |
·无机污染物的处理 | 第16-17页 |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7页 |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 第17-18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18页 |
·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8-19页 |
·稀土金属离子的掺杂 | 第19页 |
·其它新型光催化剂 | 第19页 |
·本论文选题思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配位均匀共沉淀法制备Ag | 第22-25页 |
·配位均匀共沉淀法的基本思路 | 第22页 |
·配位剂与沉淀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配位剂的选择 | 第22页 |
·沉淀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配位均匀共沉淀法制备Ag/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锌氨和银氨配合物与沉淀剂碳酸根离子共存的条件 | 第23页 |
·碳酸锌和碳酸银前驱物沉淀的析出 | 第23-24页 |
·Ag/ZnO纳米复合材料的生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前驱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32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Ag/ZnO纳米复合材料前驱物的制备 | 第25-26页 |
·前驱物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水释量及加入方式对前驱物析出的影响 | 第26-27页 |
·析出温度对前驱物析出的影响 | 第27-28页 |
·反应时间对前驱物析出的影响 | 第28页 |
·前驱物的表征 | 第28-31页 |
·前驱物的XRD表征 | 第28-29页 |
·前驱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前驱物的TEM形貌分析 | 第29-30页 |
·前驱物的TG-DTA分析 | 第30页 |
·前驱物的DSC分析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Ag | 第32-38页 |
·Ag/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2页 |
·Ag/ZnO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2-3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3-34页 |
·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 第34-35页 |
·复合材料的微晶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Ag | 第38-47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样品制备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0-41页 |
·各样品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效率比较 | 第41-42页 |
·各样品对工业废水的降解效率比较 | 第42页 |
·不同因素对光催化剂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42-45页 |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页 |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