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溶剂型木器涂料的危害性 | 第8页 |
·水性木器涂料的发展 | 第8-11页 |
·水性木器涂料的分类 | 第11-12页 |
·水性醇酸类 | 第11页 |
·丙烯酸乳液类 | 第11页 |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类 | 第11-12页 |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类 | 第12页 |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的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强制乳化法 | 第12页 |
·自乳化法 | 第12-13页 |
·丙酮法(又称溶剂法) | 第12-13页 |
·预聚物混合法 | 第13页 |
·热熔法(熔融分段缩聚法) | 第13页 |
·酮亚胺/甲酮连氮法 | 第13页 |
·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用原料 | 第13-15页 |
·异氰酸酯 | 第13-14页 |
·聚合物二元醇 | 第14页 |
·扩链剂 | 第14页 |
·亲水剂(亲水性扩链剂) | 第14-15页 |
·中和剂(成盐剂) | 第15页 |
·溶剂 | 第15页 |
·水 | 第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脂肪族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 | 第17-34页 |
·实验 | 第17-20页 |
·实验主要原料 | 第17页 |
·技术路线及制备工艺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制备工艺 | 第17-18页 |
·分析和测试 | 第18-20页 |
·羟值的测定 | 第18页 |
·-NCO浓度的测定(二正丁胺法) | 第18-19页 |
·树脂粒径的测定 | 第19页 |
·树脂外观透明性 | 第19页 |
·粘度 | 第19页 |
·胶膜吸水率的测试 | 第1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9页 |
·胶膜的热行为 | 第19页 |
·硬度 | 第19-20页 |
·铅笔硬度 | 第20页 |
·附着力 | 第20页 |
·耐磨性 | 第20页 |
·耐冲击性 | 第20页 |
·柔韧性 | 第20页 |
·耐水性 | 第20页 |
·光泽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31页 |
·实验工艺条件 | 第20-22页 |
·预聚温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预聚时间的影响 | 第21-22页 |
·预聚物分散转速的影响 | 第22页 |
·各反应物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影响 | 第22-31页 |
·聚合物二元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分散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羟甲基丙酸用量的影响 | 第23-26页 |
·-NCO与-OH的摩尔比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中和度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影响 | 第28-29页 |
·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影响 | 第29-31页 |
·脂肪族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31-3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热分析(DSC) | 第31-34页 |
3 脂肪族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的研制 | 第34-47页 |
·引言 | 第34页 |
·助溶剂 | 第34页 |
·润湿流平剂 | 第34-36页 |
·润湿流平剂的起泡性及稳泡性 | 第35页 |
·润湿流平剂的抗缩孔性 | 第35页 |
·润湿流平剂对涂膜耐水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润湿流平剂用量的选择试验 | 第36页 |
·消泡剂 | 第36-40页 |
·消泡剂种类 | 第37页 |
·消泡剂的效能试验 | 第37-38页 |
·施工性 | 第38-39页 |
·贮存稳定性 | 第39页 |
·消泡剂用量的选择 | 第39-40页 |
·增滑剂 | 第40-41页 |
·增滑剂与体系相容性试验 | 第40页 |
·增滑剂起泡、稳泡性试验 | 第40-41页 |
·增滑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DC56及Aquaccr513用量的选择 | 第41页 |
·消光粉 | 第41-44页 |
·消光效果 | 第42-43页 |
·透明度 | 第43-44页 |
·沉降性 | 第44页 |
·增稠剂 | 第44-45页 |
·性能比较 | 第45-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