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0页 |
| ·羊传染性脓疱的概述 | 第8页 |
| ·病原学 | 第8-11页 |
| ·结构特征 | 第8-10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 ·培养 | 第10-11页 |
| ·抗原性 | 第11页 |
|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第11-12页 |
| ·易感动物 | 第12页 |
| ·流行特征 | 第12页 |
| ·发病机理 | 第12页 |
| ·临床症状 | 第12-14页 |
| ·唇型 | 第13页 |
| ·蹄型 | 第13页 |
| ·外阴型 | 第13-14页 |
| ·病理变化 | 第14页 |
| ·CE 的诊断 | 第14-16页 |
| ·病毒分离鉴定 | 第14页 |
| ·血清学诊断 | 第14-15页 |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5-16页 |
| ·核酸探针诊断技术 | 第15-16页 |
| ·PCR 诊断技术 | 第16页 |
| ·CE 的免疫与防治 | 第16-18页 |
| ·羊传染性脓疱免疫 | 第16-17页 |
| ·羊传染性脓疱预防 | 第17页 |
| ·羊传染性脓疱治疗 | 第17-18页 |
| ·疫苗 | 第18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 ·材料 | 第20-22页 |
| ·试验毒株 | 第20页 |
| ·参考毒株序列 | 第20页 |
| ·犊牛睾丸细胞 | 第20页 |
| ·酶和生物试剂 | 第20-21页 |
|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1-22页 |
| ·方法 | 第22-28页 |
| ·病毒的增殖 | 第22页 |
| ·总 DNA 的提取 | 第22页 |
| ·羊传染性脓疱内蒙分离株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2-26页 |
| ·OV-nm-05 株 F1L 基因核酸探针的制备及斑点杂交 | 第26-28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28-35页 |
| ·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28页 |
| ·重组pGEM-T/F1L 质粒的 PCR 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 第29-30页 |
| ·OV-nm-05 株 F1L 基因序列比较分结果 | 第30-34页 |
| ·OV-nm-05 分离株 F1L 基因核酸探针的斑点杂交结果 | 第34-35页 |
| ·核酸探针的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 ·核酸探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35页 |
| 4 讨论 | 第35-39页 |
| ·羊传染性脓疱诊断 | 第35-36页 |
| ·PCR 方法 | 第36页 |
| ·CEV 的 F1L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 ·核酸探针技术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第37-39页 |
| 5 结论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