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针刺、艾灸治疗中风后郁病的临床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临床研究第9-17页
 一、一般资料第9-11页
  (一) 病例来源第9-10页
  (二) 诊断标准第10-11页
  (三) 病例纳入标准第11页
  (四) 排除病例标准第11页
  (五)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第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3页
  (一) 治疗方法与要求第11-12页
  (二) 研究指标和检测时间第12-13页
  (三) 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四) 统计学方法第13页
 三、研究结果第13-17页
  (一) HAMD量表评价比较第13-14页
  (二) 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比较第14页
  (三)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第14-15页
  (四)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第15-16页
  (五) 安全与不良反应观察第16-17页
讨论第17-29页
 一、从中医理论探讨中风后郁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第17-20页
  (一) 脏腑虚衰、元神失养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第17-19页
  (二) 督脉失调、气机逆乱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第19页
  (三) 调理督脉,扶正气,疏郁滞是本病的重要治法第19-20页
 二、组方分析第20-25页
 三、疗效及结果分析第25-29页
  (一) 针刺、艾灸可以显著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脑部缺血状态第25-26页
  (二) 针刺、艾灸可以对改善中风患者抑郁状态第26-27页
  (三) 针刺、艾灸可以减轻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第27页
  (四) 针刺、艾灸治疗的差别分析第27-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5页
综述第35-50页
附录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详细摘要第55-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篇:基于Web应用的性能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