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工作主要内容 | 第8-9页 |
·论文结构以及章节安排 | 第9-10页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10-20页 |
·嵌入式系统构件 | 第10-11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11-12页 |
·嵌入式片上系统(SoC)简介 | 第12-13页 |
·NIOSII处理器简介 | 第13-14页 |
·μC/OS II简介 | 第14-15页 |
·μC/OS II的移植 | 第15-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通信系统协议简介 | 第20-34页 |
·TCP/IP协议族体系 | 第20-23页 |
·TCP/IP协议族的结构模型 | 第20-21页 |
·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 | 第21页 |
·数据的封装 | 第21-22页 |
·数据的解包过程 | 第22-23页 |
·数据链路层 | 第23-24页 |
·网际协议(IP) | 第24-28页 |
·IP数据报 | 第25-27页 |
·IP协议路由功能 | 第27-28页 |
·传输层的协议简介 | 第28-33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第28-29页 |
·UDP校验和计算 | 第29-30页 |
·传输控制协议(TCP) | 第30-32页 |
·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 第32-33页 |
·TCP/IP应用协议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4-54页 |
·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4-38页 |
·通信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性能 | 第34-35页 |
·TCP/IP协议栈的进程模型 | 第35-37页 |
·数据包处理流程 | 第37-38页 |
·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 | 第38-41页 |
·数据缓冲区的软硬件设计 | 第38-40页 |
·TCP协议中的定时器设计 | 第40-41页 |
·地址解析协议(ARP)的设计 | 第41-42页 |
·网际协议(IP)的设计 | 第42-44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设计 | 第44-45页 |
·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实现 | 第45-50页 |
·TCP协议的状态变迁 | 第45-46页 |
·建立连接 | 第46-47页 |
·关闭连接 | 第47-49页 |
·有限状态机的设计 | 第49-50页 |
·超时重传机制 | 第50页 |
·基于μC/OS-II的TCP协议栈的实现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接口部分设计 | 第54-58页 |
·通信系统与应用层接口设计 | 第54-56页 |
·底层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