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

BCC金属的塑性流动行为及其本构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金属塑性研究的概况第13-17页
     ·金属塑性流动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极端环境下材料性能研究的试验技术第14页
     ·塑性变形机理研究第14-17页
     ·金属材料塑性流动的本构关系第17页
   ·金属塑性流动行为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金属塑性流动行为的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8-19页
   ·金属塑性流动行为研究所具有的一些问题第19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7页
第二章 BCC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第27-41页
   ·引言第27-28页
   ·晶体结构中的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28-34页
     ·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第28页
     ·晶体结构中的线缺陷第28-30页
     ·晶体结构中的面缺陷第30-31页
     ·位错的产生、运动和增殖第31-32页
     ·引起位错的临界分切应力第32-34页
   ·BCC金属的塑性变形第34-38页
     ·BCC单晶体的滑移第34-35页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第35-37页
     ·固体溶质原子对BCC金属的影响第37-38页
   ·小结第38-41页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动态试验技术第41-57页
   ·引言第41-42页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技术原理第42-46页
   ·高温高应变率耦合试验方法第46-53页
     ·分离式Hopkinson杆高温试验技术第46-47页
     ·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等温曲线实现方法第47-50页
     ·高应变率下材料热转换系数的间接测试第50-52页
     ·温度和高应变率的跳跃试验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第四章 BCC金属的塑性流变行为及特征第57-75页
   ·引言第57-58页
   ·试验用材料和试样第58-60页
   ·温度和应变率对BCC金属塑性流动应力的影响第60-71页
     ·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第60-68页
     ·应变率对BCC金属流动应力的影响第68-71页
   ·BCC金属微观组织演化对流变应力的影响第71-73页
   ·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BCC金属的动态应变时效现象第75-91页
   ·前言第75页
   ·金属中的扩散/迁移机理第75-78页
   ·第三类动态应变时效第78-80页
   ·BCC金属中的DSA第80-86页
   ·对BCC金属中的DSA的解释第86-89页
   ·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BCC金属的微观结构及变形机理第91-103页
   ·引言第91页
   ·BCC金属的初始的微观结构组织第91-92页
   ·低温下不同应变率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宏观现象第92-97页
   ·塑性变形所表现出的宏观现象和变形机理第97-99页
   ·小结第99-103页
第七章 BCC金属的本构关系第103-119页
   ·前言第103页
   ·4种重要的材料本构模型简介及分析第103-108页
     ·Johnson-Cook模型(JC模型)第103-104页
     ·Zerilli-Armstrong模型(ZA模型)第104-105页
     ·力阈值应力本构模型(MTS模型)第105-106页
     ·Bodner-Partom模型(BP模型)第106-108页
   ·一种基于物理概念的统一本构模型第108-116页
   ·小结第116-119页
第八章 确定本构关系参数的方法第119-135页
   ·塑性变形过程中功-热的关系第119-120页
   ·塑性功转化成热的一个间接验证第120-122页
   ·确定BCC材料本构关系参数的试验法第122-128页
   ·材料加工处理工艺对本构关系参数的影响第128-131页
   ·小结第131-135页
第九章 本构关系在三维变形情况下的应用第135-141页
   ·前言第135页
   ·弹塑性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数值计算第135-137页
   ·三维变形问题的应用第137-139页
   ·小结第139-141页
第十章 总结和展望第141-145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41-144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44页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4-145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论著第145-147页
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外生变量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下一篇:弹性波在电磁弹性多层结构中的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