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型无人机毫米波主动雷达制导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7页 |
| ·精确制导技术综述 | 第7-9页 |
| ·精确制导技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7-8页 |
| ·国外毫米波制导技术发展概况 | 第8-9页 |
| ·毫米波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无人机数学模型 | 第11-23页 |
| ·坐标系和无人机运动状态量 | 第11-12页 |
| ·坐标轴系 | 第11-12页 |
| ·无人机的运动参数 | 第12页 |
| ·无人机动力学、运动学仿真数学模型 | 第12-21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13-14页 |
| ·运动学方程 | 第14-18页 |
| ·几何关系式 | 第18-19页 |
| ·力与力矩的表达式 | 第19-21页 |
| ·无人机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数学模型 | 第23-41页 |
| ·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 第23-26页 |
| ·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系统的主要特点 | 第26页 |
| ·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导引头定向测角原理及视线角速度测量 | 第27-30页 |
| ·相位干涉仪定向测角原理 | 第27-29页 |
| ·视线角速度的测量原理 | 第29-30页 |
| ·导引头测距原理 | 第30-32页 |
| ·无杂波区的距离方程 | 第30-32页 |
| ·旁瓣杂波区的距离方程 | 第32页 |
| ·导引头测速原理 | 第32-34页 |
| ·导引头伺服系统设计 | 第34-39页 |
| ·稳定回路设计 | 第35-37页 |
| ·角跟踪回路设计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无人机末制导段导引律设计 | 第41-59页 |
| ·无人机制导系统组成 | 第41-42页 |
| ·导引律发展综述 | 第42-44页 |
| ·终端状态受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 | 第44-49页 |
| ·一般线性系统的最小能量控制 | 第44-47页 |
| ·带有扰动量的线性系统最优控制问题 | 第47-49页 |
| ·雷达制导系统导引律设计 | 第49-54页 |
| ·攻击固定目标的导引律设计 | 第49-51页 |
| ·攻击运动目标的导引律设计 | 第51-54页 |
| ·剩余时间的估算 | 第54-55页 |
| ·目标机动加速度估算 | 第55-5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末制导段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59-75页 |
| ·制导系统误差源分析 | 第59-61页 |
| ·风的干扰 | 第61-62页 |
| ·风的干扰机理分析 | 第61页 |
| ·阵风干扰模型 | 第61-62页 |
| ·计算机仿真的数学基础及仿真程序设计思想 | 第62-64页 |
| ·计算机仿真的数学基础 | 第62-63页 |
| ·仿真程序设计思想 | 第63-64页 |
| ·制导系统精度评估方法 | 第64-65页 |
| ·落点分布特性度量指标 | 第65-67页 |
| ·制导系统仿真 | 第67-74页 |
| ·攻击地面固定目标制导系统仿真 | 第67-69页 |
| ·攻击地面运动目标制导系统仿真 | 第69-71页 |
| ·不同制导律的性能分析 | 第71-74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束语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