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13页 |
英文提要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总论 | 第15-33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方法论思考 | 第21-23页 |
·研究设计 | 第23-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31页 |
·两地的生态环境 | 第26-28页 |
·食物结构 | 第28-29页 |
·社会结构的演进与社会的复杂化 | 第29-31页 |
·预期结果 | 第31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生态环境的变迁 | 第33-58页 |
·环太湖平原的生态环境 | 第33-46页 |
·更新世晚期 | 第33-36页 |
·全新世 | 第36-46页 |
·宁绍地区的生态环境 | 第46-50页 |
·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50-58页 |
·环境对史前文化的影响—环太湖地区 | 第50-52页 |
·环境对史前文化的影响—宁绍平原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8页 |
第三章 食物结构的演进—兼论农业的起源 | 第58-94页 |
·农业起源的理论探讨 | 第58-69页 |
·西方农业起源理论综述 | 第58-65页 |
·农业起源理论探讨的启示 | 第65-66页 |
·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稻作农业起源研究 | 第66-69页 |
·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食物结构演进的考古学证据 | 第69-75页 |
·环太湖地区 | 第69-73页 |
1. 马家浜文化时期 | 第69-72页 |
2. 崧泽文化时期 | 第72-73页 |
3. 良渚文化时期 | 第73页 |
·宁绍地区 | 第73-75页 |
·水稻遗存的鉴定与分析 | 第75-79页 |
·从生产工具看食物结构的演进 | 第79-82页 |
·讨论—两地农业起源与食物结构演进异同比较 | 第82-94页 |
·栽培的出现 | 第82-86页 |
·农业的发展 | 第86-94页 |
第四章 社会结构的演进—史前社会的复杂化 | 第94-179页 |
·社会复杂化的理论探讨 | 第94-110页 |
·社会复杂化的进程 | 第94-97页 |
·社会复杂化的动力机制 | 第97-103页 |
1. 人口因素 | 第97-99页 |
2. 食物因素—农业生产的强化 | 第99-101页 |
3. 交换—贸易 | 第101-102页 |
4. 战争 | 第102-103页 |
·复杂化实现的手段 | 第103-108页 |
1. 经济权力的实现 | 第104-106页 |
2. 军事权力的实现 | 第106页 |
3. 意识形态的控制 | 第106-108页 |
·复杂化的物化表现 | 第108-110页 |
·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 第110-162页 |
·复杂化的物化形态 | 第111-154页 |
·遗址的聚落变化 | 第111-120页 |
·埋葬制度的变化 | 第120-141页 |
·仪式性建筑 | 第141-149页 |
·居住形态的演变 | 第149-154页 |
·物化形态所反映的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 第154-159页 |
·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 第159-160页 |
·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实现手段 | 第160-162页 |
·宁绍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 第162-169页 |
·宁绍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物化形态 | 第162-168页 |
1. 聚落形态的演变 | 第162-163页 |
2. 埋葬形式的演变 | 第163-165页 |
3. 仪式性建筑 | 第165-166页 |
4. 居住形态 | 第166-168页 |
·聚落、墓葬、仪式物品与居住形式等物化形态所反映的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 第168-169页 |
·宁绍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 第169页 |
·小结 | 第169-179页 |
第五章 复杂社会的崩溃及其后续发展 | 第179-194页 |
·复杂社会崩溃的理论探讨 | 第179-184页 |
·复杂化崩溃的内因 | 第179-181页 |
·复杂化崩溃的外因 | 第181-184页 |
1. 气候波动 | 第181-182页 |
2. 生产条件恶化 | 第182-184页 |
·良渚复杂社会的崩溃 | 第184-188页 |
·内因证据 | 第185-186页 |
·外因 | 第186-188页 |
1. 气候条件 | 第186-187页 |
2. 生产条件的恶化 | 第187-188页 |
·环太湖地区复杂社会崩溃后的原始文化 | 第188-190页 |
·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 | 第188-189页 |
1. 广富林遗址 | 第188页 |
2. 钱山漾 | 第188-189页 |
·相当于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 | 第189-190页 |
·社会复杂化程度 | 第190页 |
·宁绍平原河姆渡后续文化的基本情况 | 第190-19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94-199页 |
附表 | 第199-244页 |
参考书目 | 第244-250页 |
致谢 | 第250-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