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回顾 | 第14-15页 |
·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 | 第15页 |
·厌氧生物处理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低浓度污水低温厌氧处理的进展 | 第16-19页 |
·低温对厌氧反应器的影响 | 第16-19页 |
·厌氧消化和硫酸盐还原 | 第19-30页 |
·含硫酸盐有机度水厌氧处理技术现状 | 第19-20页 |
·硫酸盐还原菌(SRB) | 第20页 |
·硫酸盐还原反应与基质利用的关系 | 第20-21页 |
·硫酸盐还原对厌氧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21-22页 |
·关于硫化物的毒性及解决硫酸盐还原影响方法 | 第22-24页 |
·硫酸盐还原和产甲烷过程之间相互竞争的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0-3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实验设计 | 第32-35页 |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32-33页 |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33-35页 |
第3章 低温工况下 AHR反应器处理效果研究 | 第35-48页 |
·低温工况的运行结果和讨论 | 第35-41页 |
·悬浮物质(SS)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5-37页 |
·厌氧水解处理使出水的可生化性提高 | 第37页 |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有机物(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9-41页 |
·低温工况与常温工况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41-48页 |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41-42页 |
·可生化性提高的比较 | 第42-43页 |
·污泥减量效果的比较 | 第43-48页 |
第4章 投加Fe~(3+)克服硫酸盐还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48-72页 |
·工况Ⅰ运行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单独投加FeCl_3·6H_2O小试研究 | 第48-49页 |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分析 | 第50-51页 |
·碳酸盐碱度的提高 | 第51-53页 |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 | 第53-54页 |
·TP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工况Ⅱ运行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同时投加FeCl_3·6H_2O和PAC的小试研究 | 第55-56页 |
·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有机物(COD)出去效果分析 | 第57-58页 |
·碳酸盐碱度的提高 | 第58-59页 |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 | 第59-60页 |
·TP的去除效果 | 第60-61页 |
·工况Ⅲ运行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 | 第61页 |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 | 第61-63页 |
·碳酸盐碱度的提高 | 第63-64页 |
·硫酸盐的还原效果分析 | 第64-66页 |
·TP的去除效果 | 第66页 |
·工况Ⅳ的结果和分析 | 第66-72页 |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 | 第66-67页 |
·有机物(COD)去除效果分析 | 第67-68页 |
·碳酸盐碱度的增加 | 第68-69页 |
·硫酸盐还原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TP的去除效果 | 第70-72页 |
第5章 加药后污泥性状及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2-88页 |
·投加Fe~(3+)和PAC后污泥性状的描述与分析 | 第72-78页 |
·各取样口污泥粒径的分布 | 第72-73页 |
·各取样口污泥的比阻 | 第73-76页 |
·厌氧污泥重金属的分布以及污泥农用问题的讨论 | 第76-78页 |
·污泥停留时间(SRT)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79页 |
·进出水的毒性变化 | 第79-8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0-88页 |
·硫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0-81页 |
·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81-82页 |
·上升流速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82-84页 |
·可生化性提高分析 | 第84-88页 |
第6章 反应器性能研究 | 第88-92页 |
·COD_(cr)在反应器内的迁移降解规律 | 第88-89页 |
·SO_4~(2-)在反应器内的迁移降解规律 | 第89-90页 |
·AHR反应器的微生物的分布 | 第90-92页 |
第7章 本课题研究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92-93页 |
第8章 结论和建议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建议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附录一 中试处理总平面图 | 第103-104页 |
附录二 中试处理高程布置图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