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1菌体酶工业培养条件的研究和优化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 ·L-半胱氨酸的分子结构 | 第8页 |
| ·L-半胱氨酸的理化性质 | 第8-9页 |
| ·L-半胱氨酸的应用 | 第9-12页 |
| ·在医药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12页 |
| ·在饲料中的应用 | 第12页 |
| ·L-半胱氨酸生产的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L-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 | 第14-16页 |
| ·分光光度法(DTNB 法,酸式茚三酮法) | 第14-15页 |
| ·纸层析测定法 | 第15页 |
| ·生物测定法 | 第15-16页 |
| ·电化学检测法 | 第16页 |
| ·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页 |
|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立题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16-17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菌株的筛选及初步分类鉴定 | 第18-38页 |
| ·菌株的筛选 | 第18-21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菌株筛选结果 | 第20-21页 |
| ·形态特征 | 第21-24页 |
| ·平板制作 | 第21页 |
| ·单菌落平板(划线法) | 第21页 |
| ·革兰氏染色 | 第21-23页 |
| ·菌落形态观察 | 第23-24页 |
| ·生理特征测定 | 第24-28页 |
| ·氧和二氧化碳的需要 | 第24页 |
| ·碳源利用 | 第24-25页 |
| ·氮源利用 | 第25-26页 |
| ·柠檬酸盐的利用 | 第26-27页 |
| ·耐盐性和需盐性 | 第27-28页 |
| ·生化特征测定 | 第28-35页 |
| ·糖发酵试验 | 第28-30页 |
| ·氧化酶试验 | 第30页 |
| ·硝酸盐还原试验 | 第30-32页 |
|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 第32页 |
| ·V-P 实验 | 第32-33页 |
| ·甲基红实验(M.R) | 第33-34页 |
| ·七叶灵水解试验 | 第34页 |
| ·明胶液化 | 第34-35页 |
| ·硫化氢产生试验 | 第35页 |
| ·11 号菌的初步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 ·初步鉴定结果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菌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8-53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 ·菌种 | 第38页 |
| ·试剂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39页 |
| ·培养基 | 第39页 |
| ·微生物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 ·实验过程与结果讨论 | 第40-52页 |
| ·种子培养的生长曲线 | 第40-41页 |
| ·各种碳源、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种子培养基的优化 | 第42-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菌体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53-69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 ·菌种 | 第53页 |
| ·试剂 | 第53页 |
| ·仪器 | 第53-54页 |
| ·培养基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4-66页 |
| ·定性定量方法的确定 | 第54页 |
| ·产酶培养的酶活曲线 | 第54-56页 |
| ·各种碳源、氮源对菌株产酶条件的影响 | 第56-58页 |
| ·ATC 对酶的诱导作用 | 第58页 |
| ·碳氮源配比对产酶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反应体系中羟胺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60-66页 |
| ·验证实验 | 第66页 |
| ·摇瓶培养产酶条件的研究 | 第66-68页 |
|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培养基的初始pH 值对细胞酶活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建议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