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6-7页 |
·建设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意义 | 第6-7页 |
·电力负荷管理的效益 | 第7页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展 | 第7-10页 |
·国外负荷管理的发展情况 | 第7-8页 |
·国内负荷管理的发展过程 | 第8-9页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经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 第11-15页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结构 | 第11-12页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管理中心 | 第12-13页 |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 第15-27页 |
·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功能扩展需求 | 第15页 |
·负荷数据应用规划 | 第15-19页 |
·数据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 第15-16页 |
·数据应用规划解决方案 | 第16-17页 |
·数据应用规划的实现 | 第17-18页 |
·数据应用规划的优越性 | 第18-19页 |
·开放式用户信息系统 | 第19-21页 |
·负荷数据开放 | 第19-21页 |
·数据通信方式 | 第21页 |
·基于WEB技术的信息发布体系 | 第21-27页 |
·B/S的三层网络模型 | 第21-22页 |
·信息发布系统结构 | 第22-23页 |
·信息发布实现技术 | 第23-24页 |
·信息发布功能设计 | 第24-27页 |
第四章 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 第27-41页 |
·电量电费管理 | 第28-31页 |
·电费管理 | 第28-29页 |
·需求分析 | 第29页 |
·功能设计 | 第29-31页 |
·电能质量监测 | 第31-34页 |
·电能质量 | 第31-32页 |
·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功能设计 | 第33-34页 |
·防窃电分析 | 第34-41页 |
·窃电及非人为计量异常 | 第34-35页 |
·通过用电分析防窃电 | 第35-36页 |
·采用防窃电装置 | 第36-41页 |
·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窃电判据 | 第37-39页 |
·实现方式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41-45页 |
·系统安全机制 | 第41-42页 |
·网络安全 | 第41-42页 |
·系统安全 | 第42页 |
·软件可靠性 | 第42-45页 |
·内存泄漏问题 | 第43-44页 |
·预防和检测内存泄漏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