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1-13页 |
·基于单播的反网络追踪技术 | 第11-12页 |
·基于多播的反网络追踪系统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网络追踪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第15-20页 |
·网络追踪的基本过程 | 第15-17页 |
·网络追踪的准备阶段 | 第15-16页 |
·网络追踪阶段 | 第16-17页 |
·网络追踪手段 | 第17-19页 |
·交集攻击 | 第17页 |
·流量分析攻击 | 第17-18页 |
·前驱攻击 | 第18-19页 |
·报文标记攻击 | 第19页 |
·重放攻击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反网络追踪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第20-39页 |
·匿名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20-24页 |
·匿名集与匿名通信 | 第20页 |
·匿名类型 | 第20-22页 |
·匿名度 | 第22-24页 |
·反网络追踪的基本技术手段 | 第24-26页 |
·广播和组播技术 | 第24-25页 |
·填充技术 | 第25页 |
·假名机制 | 第25页 |
·重路由技术 | 第25-26页 |
·基于重路由的反网络追踪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 第26-38页 |
·Mix 系统 | 第26-30页 |
·Crowds 系统 | 第30-32页 |
·TOR 系统 | 第32-38页 |
·几种反网络追踪系统的比较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重路由机制的分布式反网络追踪模型的研究 | 第39-48页 |
·基于重路由机制的反网络追踪的缺陷与创新 | 第39-42页 |
·现存重路由机制的缺陷 | 第39-40页 |
·分布式反网络追踪技术的创新技术 | 第40-42页 |
·系统网络传输模型 | 第42-45页 |
·网络传输模型 | 第42-44页 |
·假名交换机制 | 第44-45页 |
·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分布式反网络追踪系统的研发 | 第48-69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48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8-49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49页 |
·可靠传输网络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49-60页 |
·虚拟网络(CNET)子模块 | 第50-53页 |
·虚拟连接子模块 | 第53-60页 |
·认证加密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0-64页 |
·节点认证 | 第60-61页 |
·认证模块设计模式 | 第61-62页 |
·公私密钥对加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2-64页 |
·路径选择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4-68页 |
·目录服务子模块 | 第64-65页 |
·代理子模块 | 第65-67页 |
·内网穿透(NAT)服务子模块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69-80页 |
·测试环境 | 第69页 |
·网络通信测试 | 第69-75页 |
·实验环境搭建 | 第69-71页 |
·测试实验 | 第71-75页 |
·网络攻击抵抗性测试 | 第75-77页 |
·性能测试 | 第77-78页 |
·第三方软件支持测试 | 第78页 |
·系统兼容性测试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0-82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创新与不足 | 第80-81页 |
·未来的研究工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