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主要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2-28页 |
1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6页 |
·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12-13页 |
·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 第13-16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13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 第13-14页 |
·酶切片段扩增多态性(AFLP) | 第14-15页 |
·简单序列重复(SSR) | 第15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第15-16页 |
·其他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页 |
2 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研究 | 第16-21页 |
·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的方法 | 第16-19页 |
·单标记分析法(Single Marker Analysis) | 第17页 |
·区间作图法(IM) | 第17-18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 第18-19页 |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CIM | 第19页 |
·QTL作图群体 | 第19-20页 |
·高代回交QTL分析方法(AB-QTL) | 第20-21页 |
3 棉花主要的分子标记与QTL定位研究 | 第21-27页 |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研究 | 第21-24页 |
·棉花品质改良现状和问题 | 第21-22页 |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式 | 第22页 |
·纤维品质QTL定位研究 | 第22-24页 |
·棉花产量性状标记研究 | 第24页 |
·棉花黄萎病抗性研究 | 第24-25页 |
·AD亚基因组分化 | 第25-26页 |
·棉花分子标记连锁群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 第26-27页 |
4 棉花品种改良的展望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报告 | 第28-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性状调查 | 第29-30页 |
·DNA提取 | 第30-32页 |
·溶液配制 | 第30-31页 |
·DNA提取过程 | 第31-32页 |
·SSR标记技术 | 第32-33页 |
·标记筛选和群体扩增 | 第33-34页 |
·带型数据整理及分析 | 第34页 |
·连锁图谱构建和染色体定位推测 | 第34页 |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QTL分析 | 第35页 |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5-69页 |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5-44页 |
·纤维品质数据基本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基本统计分析 | 第40页 |
·抗黄萎病性状基本统计分析 | 第40-44页 |
·表型性状相关分析 | 第44-49页 |
·群体内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44-46页 |
·不同类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46页 |
·各性状在不同世代间相关分析 | 第46-49页 |
·SSR标记连锁图谱构建 | 第49-59页 |
·SSR标记筛选和群体检验 | 第49-50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50页 |
·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分析 | 第50-58页 |
·标记的亚基因组分布 | 第58-59页 |
·QTL定位研究 | 第59-69页 |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 第59-62页 |
·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 第62-65页 |
·抗黄萎病性状QTL定位 | 第65-68页 |
·定位的QTL在亚基因组上的分布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4页 |
·标记偏分离 | 第69页 |
·AD基因组上标记和QTL分布 | 第69-70页 |
·纤维品质QTL分析 | 第70-71页 |
·产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 第71页 |
·黄萎病抗性QTL分析 | 第71-72页 |
·QTL的共定位 | 第72-74页 |
·同类性状QTL共定位 | 第72-73页 |
·不同类性状QTL共定位 | 第73-74页 |
·QTL共定位与性状同步改良问题 | 第74页 |
·不同世代间QTL作图的异同 | 第74-75页 |
全文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