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国外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国内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基本概念 | 第14-18页 |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旅游项目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5-16页 |
·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规划及区域旅游开发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8-19页 |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8页 |
·增长极理论对旅游项目策划的指导意义 | 第18-19页 |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0页 |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9页 |
·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项目策划的指导意义 | 第19-20页 |
·可持续旅游理论 | 第20页 |
·可持续旅游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0页 |
·可持续旅游理论对旅游项目策划的指导意义 | 第20页 |
·旅游发展动力学 | 第20-22页 |
·旅游发展动力学的基本内涵 | 第20-21页 |
·旅游发展动力学理论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指导意义 | 第21-22页 |
第3章 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原理 | 第22-31页 |
·旅游项目策划的原则 | 第22-24页 |
·立足旅游资源,针对目标市场原则 | 第22页 |
·突出主题形象原则 | 第22页 |
·特色创新原则 | 第22页 |
·挖掘文化内涵原则 | 第22-23页 |
·可行性原则 | 第23页 |
·系统协调原则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3-24页 |
·旅游项目策划的目标体系 | 第24-25页 |
·CI建设 | 第24页 |
·整合各类资源 | 第24页 |
·构筑核心竞争力载体 | 第24-25页 |
·实现三大效益的平衡 | 第25页 |
·旅游项目策划的思路、方法及步骤 | 第25-31页 |
·旅游项目策划的思路 | 第25-26页 |
·旅游项目策划的方法 | 第26-27页 |
·旅游项目策划的步骤 | 第27-31页 |
第4章 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 | 第31-38页 |
·生态型旅游目的地的特征 | 第31-32页 |
·地域上的自然性 | 第31页 |
·层次上的高品位性 | 第31页 |
·活动上的高参与性 | 第31-32页 |
·内容上的计划性与专业性 | 第32页 |
·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与保护性 | 第32页 |
·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的原则 | 第32-34页 |
·保护与永续利用原则 | 第32-33页 |
·承载力控制原则 | 第33页 |
·自然环保原则 | 第33页 |
·社区参与原则 | 第33页 |
·满足游客需求和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的原则 | 第33-34页 |
·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的策划理念 | 第34-35页 |
·绿色交通 | 第34页 |
·绿色宾馆 | 第34页 |
·绿色景区 | 第34-35页 |
·绿色旅游商品 | 第35页 |
·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示例 | 第35-38页 |
·德化县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 第35-36页 |
·德化县生态型旅游项目策划 | 第36-38页 |
第5章 文化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 | 第38-45页 |
·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的特征 | 第38页 |
·旅游资源体现当地文脉 | 第38页 |
·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特征 | 第38页 |
·文化活动互动性特征 | 第38页 |
·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策划原则 | 第38-39页 |
·主题性原则 | 第38-39页 |
·独特性原则 | 第39页 |
·统筹原则 | 第39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39页 |
·文化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的策划理念 | 第39-40页 |
·文化导向的确定 | 第39-40页 |
·文化主题定位 | 第40页 |
·文化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示例 | 第40-45页 |
·福州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 第40-41页 |
·福州文化型旅游项目策划 | 第41-45页 |
第6章 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旅游项目策划 | 第45-51页 |
·度假型旅游目的地的特征 | 第45-46页 |
·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 第45页 |
·服务设施功能齐全 | 第45页 |
·明显的季节性 | 第45-46页 |
·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 第46页 |
·度假型旅游目的地的策划原则 | 第46页 |
·充分考虑季节与气候 | 第46页 |
·客源市场空间距离最小化 | 第46页 |
·营造良好的度假环境 | 第46页 |
·丰富旅游活动项目 | 第46页 |
·度假型旅游目的地的策划理念 | 第46-47页 |
·新颖的度假旅游项目 | 第47页 |
·丰富项目功能 | 第47页 |
·多种开发手段 | 第47页 |
·度假型旅游目的地项目策划示例 | 第47-51页 |
·武夷山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 第47-48页 |
·武夷山度假型旅游项目策划 | 第48-5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1-5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基本概念方面 | 第51页 |
·策划原理方面 | 第51-52页 |
·典型旅游资源类型旅游目的地策划分类实证研究 | 第5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52页 |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52-53页 |
·需要加强定量研究 | 第52页 |
·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