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 第1-8页 |
(一) 德育评价何以可能与必要 | 第6-7页 |
(二) 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理论预设 | 第7页 |
(三) 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内部逻辑 | 第7-8页 |
二、选题原由 | 第8-18页 |
(一) 现实意义 | 第8-10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0-18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四、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概论 | 第20-23页 |
(一)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二) 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涵义与意义 | 第21-23页 |
五、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对象范畴 | 第23-28页 |
(一) 目前小学德育评价实践与理论中出现的效度偏差 | 第23-26页 |
(二) 形成性小德育评价的对象范畴 | 第26-27页 |
(三) 关于评价对象范畴的几点说明 | 第27-28页 |
六、形成性小德育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原则 | 第28-31页 |
(一) 评价标准的类别归属 | 第29页 |
(二) 政府文本条文不宜直接作为评价标准 | 第29页 |
(三) 评价标准应超越德育目标 | 第29-30页 |
(四) 学术理论成果是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 | 第30页 |
(五) 评价标准与评价对象、评价专题之间的互相转换 | 第30-31页 |
七、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参与者及其分工 | 第31-35页 |
八、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方法选择 | 第35-39页 |
(一) 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 | 第36页 |
(二) 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 第36-37页 |
(三) 收集评价信息的具体方及其适用范畴 | 第37-39页 |
九、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基本程序例举 | 第39-41页 |
十、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信息反馈 | 第41-44页 |
十一、两点补充说明 | 第44-45页 |
(一) 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以牺牲信度求效度 | 第44页 |
(二) 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成本、效益与效率分析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件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