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8-9页 |
第二章 中外道路交通现状 | 第9-19页 |
·发达国家交通现状 | 第9-11页 |
·中国道路交通现状 | 第11-12页 |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 第12-19页 |
·中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频发 | 第13-15页 |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形成背景 | 第15页 |
·中国国城市交通问题形成原因 | 第15-16页 |
·以福州市为例的城市交通概况 | 第16-19页 |
第三章 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 第19-26页 |
·事故频发倾向论 | 第19-20页 |
·突变理论 | 第20-26页 |
·事故致因的突变模型 | 第20-22页 |
·突变理论在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的应用 | 第22-26页 |
·突变理论在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的理论应用 | 第22-23页 |
·突变理论在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的实际应用 | 第23-26页 |
第四章 中国交通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26-33页 |
·道路因素 | 第26-32页 |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统计 | 第26-27页 |
·道路事故致因特点分析 | 第27-28页 |
·道路因素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道路因素的广义内容 | 第28页 |
·道路因素的影响比率 | 第28-30页 |
·道路因素的具体分析 | 第30-32页 |
·道路交通系统特性与道路交通事故 | 第30页 |
·道路设计缺陷与道路交通事故 | 第30-32页 |
·环境因素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道路因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 第33-57页 |
·道路主体工程与交通安全 | 第33-43页 |
·道路线形与交通安全 | 第33-42页 |
·几何线形与交通安全 | 第33-39页 |
·线形组合与交通安全 | 第39-41页 |
·视距与交通安全 | 第41-42页 |
·路面质量状况与交通安全 | 第42-43页 |
·路面平整度与交通安全 | 第42页 |
·路面抗滑性与交通安全 | 第42-43页 |
·横断面构成与交通安全 | 第43-48页 |
·车道数与交通安全 | 第43-45页 |
·车道宽度与交通安全 | 第45-46页 |
·路肩宽度与交通安全 | 第46-47页 |
·分隔带与交通安全 | 第47-48页 |
·交通运行状况与交通安全 | 第48-49页 |
·平均车速与交通安全 | 第48-49页 |
·交通拥挤度与交通安全 | 第49页 |
·交通安全设施与交通安全 | 第49-51页 |
·交通标志与交通安全 | 第49-50页 |
·交通标线与交通安全 | 第50页 |
·防护措施与交通安全 | 第50页 |
·防护栏与交通安全 | 第50页 |
·护柱与交通安全 | 第50页 |
·路障与交通安全 | 第50页 |
·道路照明与交通安全 | 第50-51页 |
·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 | 第51页 |
·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 | 第51-53页 |
·管理体制与交通安全 | 第51-52页 |
·技术管理及养护与交通安全 | 第52页 |
·交通监视及控制与交通安全 | 第52-53页 |
·道路交叉口与交通安全 | 第53-55页 |
·汽车行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概述 | 第57-65页 |
·城市道路安全评价的定义 | 第57-58页 |
·城市道路安全评价的适用范围 | 第58页 |
·城市道路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 第58-59页 |
·国内外典型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 第59-60页 |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 | 第60-65页 |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第61-63页 |
·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61页 |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 | 第61-62页 |
·综合评价的要素 | 第62-63页 |
·综合评价中的赋权 | 第63页 |
·本文的城市道路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第七章 城市道路安全状况分析——主成分分析法 | 第65-75页 |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第65-70页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原因 | 第65-66页 |
·用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 第66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66-70页 |
·主成分分析的模型及原理 | 第67-68页 |
·主成分评价模型的算法 | 第68-70页 |
·SAS 软件在主成分分析中的运用 | 第70-71页 |
·SAS 软件概述 | 第70页 |
·SAS 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法简介 | 第70-71页 |
·SAS 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法实现过程 | 第71页 |
·评价步骤 | 第71-75页 |
第八章 城市道路安全状况分析——当量事故指标层次分析法 | 第75-83页 |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 | 第75-77页 |
·计算实例 | 第77-83页 |
第九章 城市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城市道路安全检查表 | 第83-97页 |
·城市道路安全检查表 | 第84-92页 |
·城市道路的主要交通事故和改善措施 | 第92-97页 |
·城市路段事故主要成因和改善措施 | 第93-95页 |
·城市交叉路口事故主要成因和改善措施表 | 第95-97页 |
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 | 第97-99页 |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97页 |
·建议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