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煤腐植酸的磺化及新型水稻壮秧剂的研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言 | 第7-32页 |
| ·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发展 | 第9-12页 |
| ·苗床地选择 | 第9页 |
| ·苗床培肥 | 第9页 |
| ·床土调酸 | 第9-10页 |
| ·床土消毒,防治地下害虫 | 第10页 |
| ·播前施肥 | 第10页 |
| ·做厢 | 第10页 |
| ·播期 | 第10页 |
| ·播种技术 | 第10-11页 |
| ·苗床管理技术 | 第11页 |
| ·适时早栽 | 第11-12页 |
| ·水稻育秧剂的发展 | 第12页 |
| ·水稻壮秧剂的作用机理 | 第12-18页 |
| ·消毒剂 | 第13-15页 |
| ·增酸剂 | 第15-16页 |
| ·营养剂 | 第16-18页 |
| ·增效剂 | 第18页 |
| ·腐植酸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第18-30页 |
| ·概述 | 第18-22页 |
| ·主要性质 | 第22页 |
| ·腐植酸的功能 | 第22-29页 |
| ·腐植酸对水稻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磺化腐植酸的作用 | 第30页 |
| ·水稻状秧剂的性能检测 | 第30页 |
| ·土壤中腐植酸含量的测试 | 第30页 |
| ·土壤中氮磷钾的测定 | 第30页 |
| ·田间试验 | 第3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0-32页 |
| ·目的 | 第30页 |
| ·意义 | 第30-31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第2章 水稻状秧剂的制备 | 第32-40页 |
| ·磺化腐植酸的制备、表征与检测 | 第32-35页 |
| ·磺化机理 | 第32-33页 |
| ·磺化腐植酸的制备及离子交换性的检测 | 第33-35页 |
| ·营养元素的使用量的确定 | 第35-38页 |
| ·水稻吸收养分分析 | 第35-37页 |
| ·适于水稻的肥料种类 | 第37-38页 |
| ·营养元素使用量的确定 | 第38页 |
| ·杀菌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 ·状秧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 第3章 田间试验 | 第40-41页 |
| ·苗期试验 | 第40页 |
| ·全生长期试验 | 第40-41页 |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 ·磺化腐植酸条件的确定 | 第41-45页 |
| ·磺化温度的确定 | 第43页 |
| ·酸煤比的确定 | 第43-44页 |
| ·磺化时间的确定 | 第44-45页 |
| ·田间施肥量的确定 | 第45-48页 |
| ·苗期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全生长期肥效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 ·磺化腐植酸调节土壤酸度的机理的探讨 | 第48-53页 |
| ·磺化风化煤腐植酸土壤调节的机理 | 第48页 |
| ·风化煤腐植酸对营养元素的促进吸收作用机理 | 第48-53页 |
| 第5章 工业化生产工艺的设计 | 第53-55页 |
| ·工艺流程 | 第53-54页 |
| ·工艺参数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详细摘要 | 第6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