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

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

引言第1-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三、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2-13页
 四、结构与内容第13-14页
第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第14-41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类型第14-18页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第14-16页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类型第16-18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第18-29页
  1. 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回顾第19-23页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第23-28页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特点第28-29页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29-33页
  1. 关税同盟理论第29-32页
  2. 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第32-33页
 四、GATT/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第33-41页
  1. 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局限性第33-34页
  2. GATT/WTO 的有关规定第34-37页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第37-41页
第二章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第41-64页
 一、战后东亚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第41-50页
  1. 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概述第41-43页
  2. 东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第43-45页
  3. 东亚“经济奇迹”留下的隐患第45-46页
  4.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第46-50页
 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及原因第50-56页
  1. 东亚地区各种FTA 的最新进展第50-53页
  2. 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根源第53-56页
 三、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第56-60页
  1. 经济一体化带有较强的政治目的性第57-58页
  2. 自由贸易协定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第58页
  3. 东亚国家与域外国家缔约现象突出第58-59页
  4. 日中在东亚地区呈竞争态势第59-60页
 四、东亚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障碍第60-64页
  1. 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困境第61-62页
  2. 中日加强合作面临政治障碍第62页
  3. 制约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其他因素第62-64页
第三章 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第64-95页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政策第64-67页
  1.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回顾第64-66页
  2. 日本传统的经济合作政策第66-67页
 二、日本经济合作政策的转变第67-71页
  1. 合作观念的转变第67-69页
  2. 经团联的政策建议书第69-70页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第70-71页
 三、日本的FTA战略第71-84页
  1. FTA 的战略目标第71-72页
  2. FTA 的原则第72-73页
  3. 经济合作协定(EPA)模式第73-74页
  4. 建立EPA/FTA 的原则第74-76页
  5. EPA/FTA 的战略优先顺序(2002 年)第76-81页
  6. 判断标准和优选顺序的调整(2004 年)第81-83页
  7. 对中日经济合作的基本态度第83-84页
 四、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战略目的第84-95页
  1. 东亚共同体的内涵第85-86页
  2. 东亚共同体产生的背景第86-88页
  3. 东亚共同体的战略构想第88-93页
  4. 东亚共同体的发展趋势第93-95页
第四章 日本FTA 战略的实施分析第95-121页
 一、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第95-99页
  1. 日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第95-97页
  2. 日新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第97-98页
  3. 日新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第98-99页
 二、日本—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第99-104页
  1. 日墨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第99-101页
  2. 日墨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第101-102页
  3. 日墨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第102-104页
 三、日本—韩国自由贸易谈判第104-108页
  1. 日韩自由贸易谈判的背景第104-105页
  2. 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影响第105-106页
  3. 对韩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第106-107页
  4. 日韩自由贸易谈判的发展趋势第107-108页
 四、日本—东盟自由贸易谈判第108-111页
  1. 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第108-109页
  2. 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第109-110页
  3. 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第110-111页
 五、日本与东盟国家的FTA谈判第111-117页
  1. 日本—泰国第111-113页
  2. 日本—菲律宾第113-114页
  3. 日本—马来西亚第114-115页
  4. 日本—印度尼西亚第115-117页
 六、日本实施FTA战略的特点与问题第117-121页
  1. 日本实施FTA 战略的特点第117-118页
  2. 日本FTA 谈判面临的问题第118-121页
第五章 中日经贸关系与建立FTA 的可能性第121-140页
 一、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第121-128页
  1. 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第121-123页
  2. 中国经济发展对双边贸易的推动第123-124页
  3. 贸易平衡发生的新变化第124-125页
  4. 贸易结构的转变第125-126页
  5. 投资主导型贸易特点第126-128页
 二、中日建立FTA的经济影响及可能性第128-132页
  1. 中日建立FTA 的经济影响分析第128-131页
  2. 日本与中国的FTA 竞争第131-132页
 三、中日政治安全领域的结构性冲突第132-140页
  1. 冷战后中美战略关系第132-133页
  2. 日美军事同盟和日本大国战略第133-134页
  3. 台湾问题的高度危险性第134-135页
  4. 朝鲜半岛因素第135-136页
  5. 中日结构性矛盾与东亚未来多边安全格局第136-140页
第六章 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与对策第140-165页
 一、中国区域合作政策的演变第140-145页
  1. 区域合作政策的转变第140-142页
  2. 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第142-143页
  3.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第143-145页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第145-148页
  1. 中国—澳大利亚第145页
  2. 中国—新西兰第145-146页
  3. 中国—智利第146-147页
  4. 中国—巴基斯坦第147页
  5. 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第147页
  6. 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第147-148页
 三、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第148-152页
  1. CEPA 的性质和特点第148-149页
  2. CEPA 的主要内容第149-150页
  3. CEPA 的最新进展第150-152页
  4. CEPA 的作用和意义第152页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152-158页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第153-154页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第154-155页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影响第155-157页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障碍第157-158页
 五、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第158-165页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第158-159页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则第159-160页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第160-161页
  4. 优先选择谈判对象的原则第161-162页
  5. 优先选择谈判的国家和地区第162-163页
  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障措施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0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第170-171页
论文摘要第171-174页
ABSTRACT第174-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监管的价值与立法完善
下一篇: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