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中地区典型构造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成藏模式
| 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选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7-22页 |
| ·输导体系概念及其分类 | 第17-18页 |
| ·输导体结构及输导能力 | 第18-20页 |
| ·流体行为示踪分析 | 第20-22页 |
| ·输导体系与成藏、成矿关系 | 第22页 |
|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6-35页 |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6-31页 |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26-28页 |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28-31页 |
| ·区域充填特征 | 第31-34页 |
| ·区域勘探现状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 | 第35-47页 |
| ·烃源岩地球化学 | 第35-42页 |
|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2页 |
| ·原油地球化学 | 第42-47页 |
| ·原油物性与组成特征 | 第42-43页 |
| ·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分析 | 第43-47页 |
| 第四章 流体活动能量场分析 | 第47-56页 |
| ·流体温度场 | 第47-51页 |
| ·温度场特征 | 第47-49页 |
| ·古温标分析 | 第49-51页 |
| ·流体压力场 | 第51-56页 |
| ·压力场特征 | 第51-54页 |
| ·超压成因分析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分析 | 第56-81页 |
| ·输导要素及其空间配置 | 第56-66页 |
| ·断裂系统 | 第56-59页 |
| ·骨架砂体输导层 | 第59-65页 |
| ·不整合面 | 第65页 |
| ·输导要素空间配置 | 第65-66页 |
| ·流体行为示踪分析 | 第66-81页 |
| ·地层水化学示踪 | 第67-72页 |
| ·成岩矿物示踪 | 第72-75页 |
| ·油气非均质性示踪 | 第75-77页 |
| ·流体包裹体示踪 | 第77-81页 |
| 第六章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 | 第81-92页 |
| ·模拟软件简介 | 第81页 |
| ·模拟参数选取 | 第81-84页 |
| ·岩石性质参数 | 第81-82页 |
| ·地质界面参数 | 第82页 |
| ·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 | 第82-84页 |
| ·断层活动性参数 | 第84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4-92页 |
| ·烃源岩热演化史 | 第84-86页 |
| ·油气运聚与成藏史 | 第86-92页 |
| 第七章 典型构造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成藏模式 | 第92-119页 |
| ·BZ25-1构造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成藏模式 | 第92-107页 |
| ·油藏基本特征 | 第92-93页 |
| ·油源分析 | 第93-95页 |
| ·成藏史分析 | 第95-96页 |
| ·油气运移输导通道 | 第96-102页 |
| ·流体行为示踪 | 第102-106页 |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106-107页 |
| ·PL19-3构造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成藏模式 | 第107-119页 |
| ·油藏基本特征 | 第107-108页 |
| ·油源分析 | 第108-111页 |
| ·成藏史分析 | 第111-112页 |
| ·油气运移输导通道 | 第112-114页 |
| ·流体行为示踪 | 第114-117页 |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117-119页 |
| 结论 | 第119-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0页 |